《乘风2025》官宣之际,不少观众的内心瞬间被曾经《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点燃的期待填满。那时的节目以破竹之势打破传统选秀的沉闷格局,聚焦30+女性,开启了一场关于女性价值与魅力的全新探索。可看完首播,内心只剩愤懑与失望:制作团队究竟在做什么?竟将曾经的王牌综艺折腾成这般模样。nn回溯第一季,它成为现象级爆款绝非偶然,关键在于对传统选秀的大胆革新。打破年龄的禁锢,让30+的姐姐们成为舞台的绝对主角。舞台上,姐姐们带着岁月沉淀的阅历与独一无二的个性,以成熟自信之姿击碎“女性年龄焦虑”的枷锁,呈现女性多元生命力,掀起社会对女性价值的热烈讨论。nn然而,看完《乘风2025》首播,观众心中只剩愤懑与失望,曾经的王牌综艺如今已面目全非。 n n一、选人:符号堆砌,忽视多元真实 n第一季在选人方面精准独到,邀请的姐姐们都是有成熟阅历的姐姐,保证了节目嘉宾的丰富度。这些姐姐们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独特个性,她们在舞台上的呈现是立体而真实的。比如宁静、张雨绮等,她们凭借自身的魅力和实力成为节目的亮点,也让观众看到了30 + 女性的多元可能性。 n n反观《乘风2025》,节目组大力宣扬“跨圈层阵容”,邀请了不同文化背景与职业的女性,看似构建了多元女性群体。但实际上,这些嘉宾并未得到充分尊重与深度挖掘,被降维成满足猎奇心理的符号和励志鸡汤注脚。例如多位演员重新扮演剧中角色表演,她们的价值被简单地定义为“回忆杀”,而不是基于当下的真实状态和个人成长。这种缝合式选角本质是资本对女性群体标签的投机拼贴,只为吸引流量,忽视了女性个体的真实需求和多元表达。 n n二、制作流程:数据至上,形式掩盖内容 n(一)舞台表演与呈现 n第一季的舞台表演精雕细琢,从歌曲选择、舞蹈编排到舞台视觉呈现,都与姐姐们的特质完美契合,每个舞台都成为难以复刻的经典。节目组注重挖掘姐姐们的优势,为她们量身打造舞台,让观众看到了姐姐们的潜力和魅力。 n n而《乘风2025》所谓的“户外舞台创新”,如海南玻璃舞台的设置,看似大胆突破,实则是制作方转移观众注意力、掩盖叙事无能的手段。户外的碧海蓝天仅作为美化滤镜。制作方迷信“自然景观 + 国际阵容”的模式,却忽视“浪姐”IP打动观众的核心——对职场女性破局能量的挖掘。当户外录制变为技术暴力展示,创新只剩空壳,缺乏对女性内心与社会现实的洞察,再华丽的舞台也无法掩盖内容的苍白。 n n(二)真人秀部分 n第一季的真人秀部分摒弃恶意剪辑,真实记录姐姐们训练的汗水与成长的蜕变,诚意满满。观众可以看到姐姐们在训练中的努力、挫折和进步,感受到她们之间的温暖互助和真挚情感。 n n但在《乘风2025》中,训练日常本是展现姐姐们真实努力与成长的珍贵素材,却被节目组剪辑成“冲突 - 和解”的爽剧套路。曾经温暖人心的女性互助情节沦为预设的情感罐头。节目组依据热搜关键词倒推内容生产,“抑郁焦虑”“回忆杀”等话题成为流水线标配,真实个体表达被算法催生的情绪刺激淹没,严重破坏节目真实性,引发观众对节目价值的质疑。 n n(三)评判标准 n在《乘风2025》中,数据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尺,导致数据暴政与审美霸凌肆虐。毫无新意的“安全牌”作品因流量加持占据票选前列,而创新先锋之作却因不符“流量密码”遭算法冷落。n n三、核心价值观:价值空心,伪女性主义 n第一季打破年龄的禁锢,让30 + 的姐姐们成为舞台的绝对主角。姐姐们带着岁月沉淀的阅历与独一无二的个性,以成熟自信之姿击碎“女性年龄焦虑”的枷锁,呈现女性多元生命力,掀起社会对女性价值的热烈讨论。 n n然而《乘风2025》内核崩塌,价值空心。节目组打着“三十而历,天地她行”的旗号,本应深度挖掘30 + 女性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内心世界,实际却通过符号化怀旧与景观消费,将成熟女性的深度表达消解。曾经致力于打破年龄桎梏、展现女性多元魅力的舞台,如今将女性价值压缩成短视频变装素材,“突破年龄桎梏”沦为讽刺口号。 n n同时,节目中疼痛叙事与年龄羞辱并存。有经验的演员们被柔光滤镜修饰皱纹,暴露节目组对成熟审美的不自信。“冻龄”成为隐形考核标准,加深年龄焦虑,这种扭曲呈现不仅未能展现女性真实魅力,反而强化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与偏见。 n n四、结语 n《乘风2025》用热搜堆砌的初舞台,看似热闹,实则是资本维持节目热度的手段。制作团队若一味以“户外创新”掩盖创作力匮乏,用“国际视野”掩饰价值空心,这档披着女性主义外衣的节目终将被观众抛弃。真正的“乘风破浪”不应是资本操控下的虚假狂欢,观众应拒绝为这种数据屠宰场买单,制作方也需重拾节目初心,尊重女性价值。唯有如此,“乘风破浪”系列才能重铸辉煌,真正为女性发声,展现女性多元魅力与无限可能。
组内同步讨论楼,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21925723/?_spm_id=MTYyMzQ4OTE0&_i=2832168ZM8USb1
芒果有钱了,所以舞台一季比一季做得花,之前是在舞美上喧宾夺主疯狂砸钱,现在又改成在户外砸钱了。对节目效果来说,确实是“大可不必”,但在招商上,或许真的有用,至少显得让投资人看起来高大上一点。
再说说这一季的姐姐,毕竟已经第六季了,能挖的苗子越来越少,嘉宾平均知名度也越来越低。这一季虽然演员姐姐多,但我发现有些演员姐姐其实有些唱跳技能的,不是那种简单的形体训练。
一、初舞台
这一季初舞台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舞台是特别亮眼,可以直接出圈的,所以导致首播后讨论热度一直起不来。
非要找出个舞台领跑,那就张小婉和宋妍霏这两位吧。
非专业歌手的姐姐里,有几位超出我的预期,唱得挺不错的有侯佩岑、江一燕、李晟、何泓姗、彭小苒,跳得挺不错的有李嘉琦、祝绪丹、管乐。
李艺彤《钢铁之翼》:
女团这个唱跳水平,我只能说“不火是应该的”,跳得像健美操,唱得也很白,可以说整个表演毫无亮点。而且我觉得芒果台应该又修音了,因为周五首播的时候我看了纯享版,声音可以说是非常差的,很多地方音准有问题,但今天(周日)看正片的时候,竟然发现效果比之前那一版强了不少,应该是重新修音替换音轨了。
年轻时候唱这个歌,简单唱唱跳跳,还能凭青春气息、少女感拉拉好感。到了现在这个年纪,专业技术还上不去,观众就不会买账了。5A评分绝对虚高了,但这也是第一个出场的优势,评委还没进入把控好标准的状态。
邓萃雯《共同渡过》:
这个舞台就是TVB技能标配,符合台庆标准的歌舞水平。大多数TVB演员不说唱功有多高,但至少都是会用嗓子的,优势在于她们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表演向观众传达歌曲的意境,以及如何向观众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这个表演的律动很自然,而且邓萃雯姐姐的音色辨识度很高,有记忆点,5A算是正常评分。
卡琳娜《Dive back in time》(cos《时光代理人》陆光):
这首歌本身应该就比较一般,但姐姐唱得一个词一个词崩,是她唱功业余的原因,所以在唱方面得分不高,除了音色辨识度不错。在跳方面,下半身没动,单看上半身的手臂动作,我觉得她的韵律感是不错的,不是那种卡点做动作的,就看跳舞的时候腿部动作能否跟得上了。4A评分也正常。
王珞丹《new boy》:
这个表演其实就是想展示姐姐的才艺比较多。吉他弹唱这一段暴露出音准不够,只能说唱了,但歌词处理缺乏细节,所以传递出的情绪也没有。弹得也比较简单,就像大学校园里随便弹一弹。架子鼓这一段效果是比较好的,很明显她适合high起来的舞台氛围,因为这样的舞台只要放得开,对细节的要求较低。给super A评分可以理解吧,她在真人秀部分更有魅力一些,是个当队长的料。
毛衍七VAVA《奔跑女孩》:
Rap部分确实很优秀,词写得也很有态度,但vocal很明显暴露出不足,音准和气息方面的问题都有,所以4A评分很科学。
江一燕《南方姑娘》:
因为最开始看的是纯享版,我对这个舞台印象很深,没想到一个演员姐姐的吉他弹唱能这么自然,而且对歌词处理有细节,所以能get到姐姐传递出的情感,这也是目前为止第一个让我觉得在vocal上能支棱起来的表演。后来看正片才知道她是女团出身,5A是正常评分。
叶童《渡情》:
其实这首歌的男声部分和女声部分都不太合适,叶童唱男声部分缺点厚度,唱女声部分又缺点细腻与婉转。唱功是有的,但也需要与歌曲的适配度,在可以驾驭的区间内才能稳定发挥。不过这个舞台主打的就是情怀,只要完成度差不多,肯定就super A了。
王蓉《我不是黄蓉+哎呀》:
这位姐姐很早就被淘汰了,在我看来不算很意外。专业歌手vocal优势,但从这个表演的动作来看,能看出来动作的顿感与卡点很严重,这个问题在舞蹈诠释上是很致命的。所以一旦在团秀中没有很突出的秀vocal的机会,观众就很容易关注到她舞蹈的协调性上,就很难吸粉拉票了。5A可以了。
马吟吟《A little bird+溯》:
专业歌手的原唱,在初舞台上能把自己的歌唱得这么难听,在披哥浪姐整个系列里都屈指可数。若不是浪姐团秀唱过《溯》,我真要怀疑这首歌有多难听了。4A真算是友情分了,若我是评委,真会毫不犹豫给3A。
宋妍霏《toxic》:
这也是看纯享版时就让我印象深刻的舞台,舞蹈的技术功底是很强的。有人说她vocal不太好,不过这个选歌与表演目前暴露不出来她在vocal上的问题。评委组严选,觉得她唱少了,给5A也可以吧,其实Super A就是5A档选几个提上去当队长的。
李嘉琦《单眼皮女生》:
这也是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舞台,选歌难度虽然不高,但她驾驭得很稳。舞蹈方面绝对是加分项,这是有技术难度的,而且动作丝滑协调性好,妥妥的5A保底。节目组最后给4A,就是看人下菜碟,也是节目组评委的传统了。
侯佩岑《我们》:
就这个纯唱歌,能看出来她是会唱的,有细节处理。包括真人秀部分,真的很全面,有气质有魅力。5A评分正常。
祝绪丹《寄明月》:
她的舞蹈也是有技术含量的,但短板也很明显,就是vocal,在有难度的歌词处理上目前能力是不够的,声音其实也是很单薄的,但这首歌的风格不太暴露这一点。不知道之后团秀有了专业老师的指导,会不会有明显提升,看造化了。放出来的彩排花絮因为海风影响舞台效果,她突然崩溃,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努力上这个节目就是冲着翻红来的,自然不会放弃每一个可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可以理解。5A值得。
吴宣仪《我又初恋了》:
主题曲MV里她唱的那一句我觉得好差诶,声音特别单薄,因为我追过《创造101》,所以也知道她音域就这样。很明显她是清楚应试技巧的,她自己的优势就是甜美系,所以选的这首歌在唱和跳的难度都在她的驾驭范围之内,还能突出她的优点,既难度适中又有附加分。能拿super A,可以理解,毕竟节目到了第六集,专业能力超强的嘉宾已经不多了。
房琪《马德里不思议》:
这个舞台让我看到了前面几位姐姐的缺点合集:卡琳娜的崩词中文版+王蓉的舞蹈卡点+王珞丹的唱完了却没传递出情绪。这位姐姐如果没有运气加持在节目里应该走不远,只能说重在参与已经很好了。节目组给的5A,我这里会给4A。
倪虹洁《阿婆说》:
虽然我听不懂,对这首歌也不熟,但仅有的一句普通话歌词能让我察觉到她的vocal比较吃力。很多姐姐对这个舞台共情,主要也是在于表演者确实出于真情实感,所以整个表演做到了有效的情绪传达。4A可以了。
黄英《若月亮没来》:
看纯享版的时候,我就知道她是来给节目组“正名”的,不是设备有问题,其他的舞台效果不好就是个人能力不足的问题。评委4A踩得也太厉害了吧,怎么也得给个5A保底吧。
陈德容《梅花三弄》:
她就是个微低配一点的邓萃雯,她们的优势就是知道如何表现自己,vocal处理上有细节断句,舞蹈动作上也有自己的风格。而且音色上也有辨识度,这一季在音色上有辨识度的姐姐挺多的。保养的真好,还是那么美,5A可以了。
李晟《当》:
这个舞台很超出我的预期,vocal很好啊,在演员组里绝对算强的。动力火车的歌难度不高,唱不好真就变成口水歌了,但姐姐唱得很有细节。节目组给了4A,但我会给5A。
蒋梦婕《葬花吟》:
这个舞台可以称为初舞台典型失败案例了。唱得部分有走音,跳得部分感觉就是个演员形体训练的水平,再加个劈叉,服装也很难看,前后两个表演的割裂冲突太大,完全就是为了表演而表演,最关键的就是两个表演都很失败,所以才更令人疑惑为什么要如此安排。什么?她是北舞的???对不起,这个初舞台表演真没看出舞蹈功底来,之后的公演里如果体现出了她的舞蹈能力,我再收回这话。节目组给4A已经是友情分了,我会直接给3A。
张小婉《唱念爱》:
这个舞台编排得比较普通,属于100分的能力,却只交出了80分的答卷。唱与动作的衔接性不好,导致整个表演节奏没有张弛得当,尤其是做大动作的时候,对作品的整体感诠释是有停顿的,所以这个舞台让我有些遗憾。不过super A实至名归,唱跳能力上毋庸置疑。
罗予彤《疯人愿》:
原唱魏晨,因为我对这首歌还挺熟悉的,所以知道这首歌本身就很好听。但姐姐唱得完全没感动到我,节目组给5A,我会给4A。
谭薇《阳光男孩 阳光女孩》:
这个选曲体现不出vocal水平。从舞蹈动作来看她肢体挺协调的,动作延展性很好,也是有点技术含量的,不过编舞水平比较差,所以从作品的角度看挺别扭。表演失误的主要原因还是在海风,可以被理解的。3A评分,节目组再次看人下菜碟,在我看来至少4A保底,3A就留给翻车的人吧。
管乐《青城山下白素贞》:
开场舞不简单的,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姐姐完成得很好,这个水平担得起团秀的舞担。先跳后唱,唱得也挺好的。5A毋庸置疑。
彭小苒《Mojito》:
这个舞台也超出我的预期,我知道她也是因为《东宫》,没想到她唱歌挺好听的,音色也有辨识度。后面的舞蹈动作需要技术含量,但我觉得她跳得有点生硬。4A可以吧。
刘禹彤《逆光》:
这首歌算是选秀常见曲目了,按照专业歌手的要求,我认为她唱得不好。她唱这首歌的时候一直在输出,严重缺乏音乐的张弛感,所以就成了歌手自嗨,观众却越听越累,这其实是专业歌手身上不应该出现的问题。4A评分已经不低了。
蒋一侨《我恨我爱你》:
我认识她是在《我们的歌 第一季》,她当时唱得就挺不错的,但不是所有的歌都合适,所以选曲错了会大翻车。但经过了这么多年,她的台风也更成熟了,知道该唱什么样的歌。4A评分,大概是节目组觉得她作为歌手发挥中规中矩吧。
何泓姗《褪黑素》:
这也是位演员姐姐,唱得挺好听的,感染力很棒。主题曲MV里我都对她唱得有印象。被淘汰得太早,应该挺遗憾的,等一公播了,看看具体什么情况吧。4A还行吧,但我会给5A。
月亮姐姐《依靠》:
她的中文咬词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连读,所以不但导致断句问题,发音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这个问题一定得改,否则她之后的公演举步维艰。泰语部分的发挥还是有唱功的,4A可以。
曹颖《伯虎说》:
因为原唱唐伯虎来过浪姐,当时被安利了这首歌,所以挺熟的。曹颖的音色不太适合这首歌,但可能在舞蹈风格匹配和戏腔展示上毕竟符合吧,所以还是选了这首歌,从结果上看也算合格了,4A可以吧。
我主要想说说前面真人秀部分,这是唯一一个情商让我有点反感的姐姐,哪壶不开提哪壶,戳别人痛处,还拉节目外的艺人下水。至于网络上对其他姐姐指出的那些低情商行为,在我看来都觉得还好吧。曹颖这么做,我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本身就这样,其实做了那么多年主持人情商不该这样。她就是时时刻刻都想展示自己,所以总是不停地输出,显得她什么样的话题都能插嘴,却不那么令人舒服。但不排除为了博眼球吸流量故意走黑红路线,毕竟黑红也是红。
二、一公小考
小考很糟糕吗?我觉得还好啊,至少比一潭死水的初舞台强多了。
小考就是半成品,你得看它失误的地方有多大可能性被纠正,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做到接近成品的标准。
忘歌词是小考失误里最不严重的问题了。有的人就是接受慢、记忆慢,但你用三天时间记词或用五天时间记词,有很大的区别吗?其实只要在正式上台前彻底记牢,在台上不掉链子,记得慢完全不是事儿,唯一会影响的就是小考成绩,失去了加赛的机会。忘舞蹈动作和忘歌词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忘动作可以浑水摸鱼一秒,忘词马上就被抓出来了,大家都是要脸的,不会犯这么严重的错误。
同理,还有合唱或互动不熟悉的地方,也是会随着磨合变熟的。
然后可能改正的就是音准问题,这个分人,有的人就会纠正的好,和记歌词一样,就是接受慢、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当然还有另一些人就基本无药可救了。
一部分是姐姐操作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选歌的问题啊,听demo的时候我就觉得大多数曲子都不咋样。
祝绪丹团《烟花生停在星夜》:4A。
评委说这个表演没亮点,没错,但是,请问原唱有亮点吗?因为我怀疑曹颖开头跑掉了,所以去听了原版,发现原版就是奇奇葩葩的尾音调调,没点专业唱功真没办法驾驭这种古怪的旋律。所以这个作品平庸的主责在谁?当然是节目组选歌啊。这么平庸的歌,你让两个演员去化腐朽为神奇吗?!
这个组公演时能不能拯救,还得看接下来这几天曹颖带得好不好,这个舞台还是得靠她撑着,另外两位的vocal水平爱莫能助。
吴宣仪团《逆光白》:5A
这一组身高差太大了,跳舞的视觉效果先天就很差,就看加上服道化后能不能拯救一些了(也可能加了服道化更糟)。卡琳娜的中文咬词比我预期的要好,但在正式公演的时候还应该在精进一些。VAVA也比我预期的要好,这首歌只要唱甜就行,难度不算特别高。吴宣仪没有我预期的甜,根据她其他的表演以及最后一句的发挥来说,确实和她自己比表现一般,不过也不排除她目前把精力主要放在了搏加赛机会那30秒上。而且我觉得她们的合唱部分不熟,所以下来互动也是在掩盖动作部分的设计吧。
这首歌是林俊杰的,我觉得在他的作品里算不太好听的,JJ演唱会的版本更好听一些,应该就是与现场互动更利于甜甜的吧。而且这歌有些旋律JJ自己唱着感觉挺甜的,换成女声就挺难有那感觉了。
江一燕团《走吧,我没想过这是最后的家》:5A
这首歌在蒋一侨的舒适区,所以她驾驭得游刃有余。另外两位往下崩,一激动抢拍了,小考犯了错,正式公演的时候就会注意了。这个错误偶然性很大,不能当成常见错误来对待,觉得她们小考抢拍,公演就必定抢拍似的。
这一组在小考里的发挥我认为可以判断为挺好的,精气神都在。倪虹洁确实业余,但她的感染力也够了。这一组除了抢拍,整体来说算发挥得不错了。
陈德容团《免我蹉跎苦》:3A
这一组放生了吧。陈德容忘词都算小问题了,小考时黄英唱得也很普通,不过也可能是受了陈德容忘词的影响,这一组小考就靠王蓉撑着了。我真不明白大家为什么想抢黄龄的歌,她的音色那么细,很难翻唱的,陈德容那个音色本身就粗一点,看这个样子就不打算调整了,可以想象到最终成品是个啥违和感了。
王珞丹组《消散对白》:SA
这一组直接给的SA,但已经接近这一组的公演水平了。王珞丹第一句跑了,不过根据她初舞台弹吉他的情况来看,并不意外,合唱时也偶尔有音不准。初舞台时我就说谭薇被低估了,她唱得绝对比王珞丹准。刘禹彤的稳定性不好,偶尔发挥的特别好,偶尔也挺一般的,所以她一个人带不动这个有vocal瑕疵的团。
这一组注定就是高光在小考了,所以说小考的最终结果很重要吗?对于能及时纠正错误有所提升的组,真的只是个过程。
这首歌节目组选得挺好的,比较好听,难度也不大。但组员驾驭能力有限。
叶童组《平凡之路》:4A
不是大多数观众都能听出key不准的,三个人和谐的一起错,反而直接遮瑕了,我相信公演若是也这样一起错的话,应该不太会影响投票结果。这一组三个人选得好,粗中细三种音色都有,所以合唱部分的煽情力是很强的(合唱时月亮姐姐有一句忘词了,漏了一句声音就突然弱下来了)。solo部分不能说三个人唱得有多好,但是叶童的声音里有故事,以她solo做结尾有点睛的效果。月亮姐姐的咬词基本上准确,与初舞台时判若两人,外籍姐姐能把中文唱好,这本身就是个加分点。
所以一公结果,这一组靠裸票拿到第二名,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可以预判到舞台的感染力强,观众记住了合唱,solo中的短板遮瑕了。
房琪团《珊瑚海》:4A
放生2号。真的就是何泓姗唱得最好,选错了组,把自己送走了。初舞台彭小苒不是唱的《mojito》吗,我就不明白节目组怎么不安排她唱男key啊,这样她与何泓姗还能对个话。房琪唱得是真的不行,这一组与叶童组完全相反,合唱灾难。从小考就基本可以确定和陈德容团争倒一了。
侯佩岑团《爱的就是你》:4A
这首歌在听demo的时候,我就知道是个很好的选择。难度不高,上手快,舞蹈动作不难,旋律不难,尤其是大龄姐姐能把气氛做到,就是成功的挑战与颠覆,绝对的上分神器。
小考时侯佩岑忘词较多,邓萃雯偶尔有浑水摸鱼,其实这首歌主要的难度就在词多词快,记住了不唱错就没事了。这一组小考最大的优点就是做到了歌曲的氛围感,也是这个作品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所以这一组靠裸票拿到公演第一名,也不令人意外。就是两个小考4A的团,在公演前补上短板,整体提升了呗。
张小婉组《野人》:5A升SA
我去听了原唱,开头对女声来说太低了,节目组没做出调整,其实是节目组编曲的失误。副歌的key对女声来说舒服一些,所以效果就挺好。这一组升SA很正常,确实就是小考里第二好的组。
宋妍霏组《Tooooo busy》:5A
这一次小考真的暴露出宋妍霏的vocal在女团里确实算比较差的了,三个人中明显马吟吟唱得好。三个人wave不一样,罗予彤的动作比另外两位生硬一些,在vocal上我坚持初舞台《疯人愿》的结论,她唱得就是不行。这个团其实没有姐姐们捧得那么牛逼,所以我觉得两位评委这次小考打分挺公平的,直接给了5A,让姐姐们自己去推SA。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推另外两组。
抢位30秒PK。
吴宣仪胜得毫无悬念。
第二名我会给曹颖。
管乐的风格跟这个舞蹈有点违和,不过我觉得也有准备时间短,没细扣的原因,所以就差不多尝试一下。
王蓉跳得比初舞台好很多,但我觉得从这30s里差不多看到上限了。就是动作的自然度有欠缺。
何泓姗明显就是个业余跳跳的,一板一眼地做动作很明显。
李艺彤这舞,真别说自己是女团训练出来的,可以跟何泓姗PK的程度。
综上,第一期(下)我还觉得挺好看的。选歌设计我挺喜欢的,两次互相反选以及公布答案,节目效果很好。
【未完 待续】
说实话,我对这一个综艺很迷惑,大家都说是看叶童的新白娘子传奇长大的,我觉得也未必,我是真知道这个电视剧,但也是真的没看过,但叶童本人肯定是认识的,并且对她在节目里的表现表示敬意,这个年纪算很拼命了。nn但为什么标题是吴和祝呢?这是对我来说比较陌生的两个人,如果要论熟悉程度,我觉得经常看港剧的我来说邓萃雯还算熟,然后是王珞丹,然后没了,可是吴宣仪和祝禇丹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感觉上吴宣仪就是进了一个舒适区,很自信,祝禇丹一付作精的样子也很可爱。
第一期n钢铁翅膀 李艺彤 唱跳都一般n共同渡过 邓萃雯 唱的很好听,很复古的感觉。n潜越时间的深海 卡琳娜 真的好帅,虽然我不喜欢二次元,但是我之前都关注过卡琳娜,帅出圈了。身高,身材,脸蛋都很完美的coser。这个表演脸也太帅了,埃及手做的也很好。nNew boy 王珞丹 很文艺,很文青,但唱功一般。n奔跑女孩 vava 意料之中的表演,没什么亮点,Rap还行,但唱功一般。n南方姑娘 江一燕 前面介绍的那段很文艺,很温柔,虽然她风评好像不好,但是我也忘记是什么事了。唱的挺好的。n渡情 叶童 很帅,唱的也不错,台风很强。n我不是黄蓉+哎呀 王蓉 好强,全开麦唱跳,她是这个节目里最强的一个。看到路透说她一公淘汰了,怪不得那么多人在弹幕里喊冤喊复活。nA little bird+溯 马吟吟 前面那首英文歌唱的还可以。但是溯唱的很糟糕,跑调,也没有那种空灵感。ntoxic 宋妍霏 选了最近的热歌。开头那个眼神做的很好,很抓人眼球。舞蹈其实挺不错,但是感觉头发和衣服有点累赘,不是很显动作。唱的就一般了,没唱几句。n单眼皮女生 李嘉琦 声线不错,唱的也不抖。后面那段拉丁很好,跳的很专业,不知道是几天的练习,还是以前有功底,很有拉丁的感染力。n我们 侯佩岑 很美很美很美,全看脸了,优雅有气质。n寄明月 祝绪丹 彩排那段,因为风的影响,然后舞扇舞不动,头发乱绕,竟然就当场哭了,感觉还有点发脾气的样子,看起来像那种会耍小牌的人。唱的声音实在是不敢恭维,好难听的鸡仔声。但是后面那段舞蹈很惊艳,原来是北舞的舞蹈生。舞扇也克服了风的阻力,很用力,舞的也很好看。n我又初恋了 吴宣仪 国内初代选秀还是有点东西的,也让我想起了当年看选秀的感觉。当年看创造101的时候还是有微微pick她的,毕竟她们几个从韩国回来的还是有点实力的,当了那么多年练习生。所以当时看节目的时候对她们还是有些好感的,不过后来火箭少女解散之后,她们也没什么舞台了,就去拍戏了,就感觉纯纯营销美貌,但是她那个牙又很突兀,看剧觉得很出戏,就不喜欢她了,现在的牙又调回来了一点。唱跳还是稳的,在这个节目里唱跳排在王蓉之后吧,第二。n马德里不思议 房琪 还可以n阿婆说 倪虹洁 哭了,唱的很有感情,声音和唱功也还行。n若月亮没来 黄英 不愧是歌手啊,唱的真好听。n梅花三弄 陈德容 还行,有一点英气在的。n当 李晟 声音挺厚,唱功还行。n葬花吟 蒋梦婕 中下,后面那段反转太突兀。风格变化太大,而且两段间毫无连接,跳的也不咋地,毫无意义的反差。n唱念爱 张小婉 绝了初舞台里面的No.1,不愧是能上春晚的人呐!从喜剧大赛里面认识她们的,两个女生拼那么久确实很强。竟然是专业的,唱跳的挺不错的,还是搞笑女。n疯人愿 罗予彤 没想到她人气这么高哈,名侦探学院的粉丝真的有这么强大吗?我也看过两三季名学,不过对她还好,可能一直看的人会觉得他很吸粉吧。妆造挺美的,但是感觉和这个舞台不是很搭,唱腔有点用力,唱功还行。n阳光男孩阳光女孩 谭薇 好漂亮,而且状态超级无敌好。竟然40了,看起来真的像20岁。舞台准备的也挺多的,就是有一点点失误,不应该垫底。n青城山下白素贞 管乐 实力还是很强的,身段超好。超级无敌活力e人。n莫吉托 彭小苒 这个妆太浓了,一点都没有把她的美貌画出来。声音挺厚的。n逆光 刘禹彤 看声声不息回春丹的时候有听到她的合音还挺惊艳的,弹幕也一直在给她铺垫她唱功很强的感觉,然后我期待值还挺高的,但是感觉很一般。对比其他演员来说唱的是不错,但是感觉她的音准有点飘忽,很多句都唱的不是很准呐。而且好重技巧,好油。有一些音她明明能很轻松的唱上去,那个表情硬要做的很用力,硬要唱的很用力,听起来毫无感情。n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 蒋一侨 吉他很燃,但感觉她的声音唱不出吉他的气势,而且选这首歌也没唱出这首歌的气势。唱功还是好的吧,就是感觉选歌一般。n褪黑素 何泓姗 一般般,挺美的n依靠 moon 不好意思,这中文实在是有点搞笑,唱功也很一般。n伯虎说 曹颖 帅的,唱得也挺不错。nn走吧,我没想过这是最后的家 蒋一侨,江一燕,倪虹洁 这首是最燃的,也是最好听的,蒋和江都唱的很好,倪还行。n免我蹉跎苦。王蓉,黄英,陈德容 王蓉好强,确实是被陈德容拖累了。n野人 张小婉,李嘉琦,李晟 这组唱的也不错。张小婉挺强的。没想到李嘉琦能唱高音,有点惊艳。李晟也是声音厚的,适合唱这首歌。ntoo busy 宋妍霏,马吟吟,罗予彤 三位美的,实力也不错,但这首歌的感觉没唱出来,无亮点,也没展示什么舞蹈。n其他组不是歌一般,就是实力一般。n
vocal少就算了,mv里刘禹彤连声都听不清,导演突发奇想把截图拼接在一起凑成mv的吗,拍摄角度乱衔接乱景别乱,还没有李子柒视频有美感,明明是分词唱还修出了大合唱的无聊,演员姐姐能力一般,修音师不能努力一点吗,至少对齐音频和视频吧,连我这种普通观众都能看出来对不上口型,💰都花去哪里了,节目决策层太偷懒了,还不如已经糊锅底的披哥,至少歌是能听的,已经在短视频上看腻风景了,来浪姐是来看唱跳的!!!没跳至少弄点能听的!!!能把真唱姐姐的伴奏声调大点吗,换气声比伴奏存在感还强,大多数又不是专业歌手,至少维持浪5直播秀那种听感吧,就算戚薇唱得不够好也还能听伴奏的旋律,户外收音跟不上就回棚里nn初舞台只有张小婉的比较新鲜,一公小考只看野人组就够了,调色运镜都很丑,服装和去年的比也很素人,王蓉、刘禹彤比较会唱的已经淘汰了,一公二公repo也没几个夸唱得好的,跳舞也是基本爱豆才跟得上。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一公没有尚雯婕何洁pk舞台这样的爆点,总说浪姐不是专业歌手,但连歌都不好听还有哪些冤大头要买vip折磨自己6小时,已经转行成粉丝特供了吗,三十位姐姐的自带粉丝有多少,多放点难度低的小甜歌拉高下限吧,尽搞花里胡哨的噱头,乡村大舞台季。连吐槽视频都无聊得让人打瞌睡,以前擅长搞的黑红话题在浪6也很无聊,吐槽博主估计做完初舞台盘点就不会再给眼神了,想吸粉翻红的姐姐死心吧
《乘风2025》官宣之际,不少观众的内心瞬间被曾经《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点燃的期待填满。那时的节目以破竹之势打破传统选秀的沉闷格局,聚焦30+女性,开启了一场关于女性价值与魅力的全新探索。可看完首播,内心只剩愤懑与失望:制作团队究竟在做什么?竟将曾经的王牌综艺折腾成这般模样。nn回溯第一季,它成为现象级爆款绝非偶然,关键在于对传统选秀的大胆革新。打破年龄的禁锢,让30+的姐姐们成为舞台的绝对主角。舞台上,姐姐们带着岁月沉淀的阅历与独一无二的个性,以成熟自信之姿击碎“女性年龄焦虑”的枷锁,呈现女性多元生命力,掀起社会对女性价值的热烈讨论。nn然而,看完《乘风2025》首播,观众心中只剩愤懑与失望,曾经的王牌综艺如今已面目全非。 n n一、选人:符号堆砌,忽视多元真实 n第一季在选人方面精准独到,邀请的姐姐们都是有成熟阅历的姐姐,保证了节目嘉宾的丰富度。这些姐姐们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独特个性,她们在舞台上的呈现是立体而真实的。比如宁静、张雨绮等,她们凭借自身的魅力和实力成为节目的亮点,也让观众看到了30 + 女性的多元可能性。 n n反观《乘风2025》,节目组大力宣扬“跨圈层阵容”,邀请了不同文化背景与职业的女性,看似构建了多元女性群体。但实际上,这些嘉宾并未得到充分尊重与深度挖掘,被降维成满足猎奇心理的符号和励志鸡汤注脚。例如多位演员重新扮演剧中角色表演,她们的价值被简单地定义为“回忆杀”,而不是基于当下的真实状态和个人成长。这种缝合式选角本质是资本对女性群体标签的投机拼贴,只为吸引流量,忽视了女性个体的真实需求和多元表达。 n n二、制作流程:数据至上,形式掩盖内容 n(一)舞台表演与呈现 n第一季的舞台表演精雕细琢,从歌曲选择、舞蹈编排到舞台视觉呈现,都与姐姐们的特质完美契合,每个舞台都成为难以复刻的经典。节目组注重挖掘姐姐们的优势,为她们量身打造舞台,让观众看到了姐姐们的潜力和魅力。 n n而《乘风2025》所谓的“户外舞台创新”,如海南玻璃舞台的设置,看似大胆突破,实则是制作方转移观众注意力、掩盖叙事无能的手段。户外的碧海蓝天仅作为美化滤镜。制作方迷信“自然景观 + 国际阵容”的模式,却忽视“浪姐”IP打动观众的核心——对职场女性破局能量的挖掘。当户外录制变为技术暴力展示,创新只剩空壳,缺乏对女性内心与社会现实的洞察,再华丽的舞台也无法掩盖内容的苍白。 n n(二)真人秀部分 n第一季的真人秀部分摒弃恶意剪辑,真实记录姐姐们训练的汗水与成长的蜕变,诚意满满。观众可以看到姐姐们在训练中的努力、挫折和进步,感受到她们之间的温暖互助和真挚情感。 n n但在《乘风2025》中,训练日常本是展现姐姐们真实努力与成长的珍贵素材,却被节目组剪辑成“冲突 - 和解”的爽剧套路。曾经温暖人心的女性互助情节沦为预设的情感罐头。节目组依据热搜关键词倒推内容生产,“抑郁焦虑”“回忆杀”等话题成为流水线标配,真实个体表达被算法催生的情绪刺激淹没,严重破坏节目真实性,引发观众对节目价值的质疑。 n n(三)评判标准 n在《乘风2025》中,数据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尺,导致数据暴政与审美霸凌肆虐。毫无新意的“安全牌”作品因流量加持占据票选前列,而创新先锋之作却因不符“流量密码”遭算法冷落。n n三、核心价值观:价值空心,伪女性主义 n第一季打破年龄的禁锢,让30 + 的姐姐们成为舞台的绝对主角。姐姐们带着岁月沉淀的阅历与独一无二的个性,以成熟自信之姿击碎“女性年龄焦虑”的枷锁,呈现女性多元生命力,掀起社会对女性价值的热烈讨论。 n n然而《乘风2025》内核崩塌,价值空心。节目组打着“三十而历,天地她行”的旗号,本应深度挖掘30 + 女性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内心世界,实际却通过符号化怀旧与景观消费,将成熟女性的深度表达消解。曾经致力于打破年龄桎梏、展现女性多元魅力的舞台,如今将女性价值压缩成短视频变装素材,“突破年龄桎梏”沦为讽刺口号。 n n同时,节目中疼痛叙事与年龄羞辱并存。有经验的演员们被柔光滤镜修饰皱纹,暴露节目组对成熟审美的不自信。“冻龄”成为隐形考核标准,加深年龄焦虑,这种扭曲呈现不仅未能展现女性真实魅力,反而强化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与偏见。 n n四、结语 n《乘风2025》用热搜堆砌的初舞台,看似热闹,实则是资本维持节目热度的手段。制作团队若一味以“户外创新”掩盖创作力匮乏,用“国际视野”掩饰价值空心,这档披着女性主义外衣的节目终将被观众抛弃。真正的“乘风破浪”不应是资本操控下的虚假狂欢,观众应拒绝为这种数据屠宰场买单,制作方也需重拾节目初心,尊重女性价值。唯有如此,“乘风破浪”系列才能重铸辉煌,真正为女性发声,展现女性多元魅力与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