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口气看完的,和第二季同一天。原来第六集就是最终集,这就结束了。有点失落。n真的很好笑,每一集都可以让人笑出声来。n第二季里Jock 当爸我真的没想到,我以为一定会堕胎。毕竟他们那么小,还在上高中,加上未婚先孕。让人不禁想生了孩子以后怎么办呢?但编剧没有回答,也没有解决这些恼人的问题,只是延续这部剧的风格,抓住这部剧的关键部分。n第三季最后一集太精彩了。开屏暴击,海利警官那段超级搞笑。可看好海利警官和Mam这一对了,而且看到第三季对海利警官充满好感,太招人喜欢了!😍这部剧还让我发现海利警官这类型也很帅啊,就很棒,要知道看第一季第一集的时候看他还觉得很路人。n国外的人真的什么都不在乎吗?这是第一次看爱尔兰的电视剧,之前只是看不到现代爱尔兰人生存状态的《海洋之心》。两个主角就这么辍学了,而且其他人也没大的反应。比利那么奇怪的人也可以生存下去。第二季和这季都有劫持的部分,被劫持的人出乎我想象地平常应对。在第二季里,车上的人被劫持了还能一起唱歌、毫无顾忌地吃东西。第三季里出狱的Diddy the teaspoon(差不多是这个名)跟踪两个主角,他们三个最后还可以一起,有说有笑地吃奶昔。这一切都太不国内了。
2022年2月13日的最后一刻,我看完了少年犯第三季第六集,怔了一会,情人节悄然而至。
最后一集有喜有悲,热泪盈眶后,只有不舍:最后一集拍得太像剧终集了。
四个少年少女要去西班牙;妈妈接受了警官的求婚;比利和他的童年和解;巴利脱掉衣服,露出他的另一面……更重要的是,Conor和Jock要成年了,他们不会再成为“少年犯”。这一路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变化,我们也相信会有这样的结局。
我之前看的都是那种爆笑的英式喜剧,《it狂人》之类的,所以当这部剧在每一集快结束时都升华的时候,我以为我会排斥;但我没有,感情过度得如此自然,使我几乎每一集都笑中带泪。也正因如此,这部剧在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意义。
谁不喜欢欢喜的大结局呢?我喜欢,可是我不舍得。《少年犯》全剧+电影总的时长还没有一季《老友记》多;英剧好像都约定俗成似的,一季只有6集,两个小时就能看完。
这部剧的结局,在我心目中就象一个完美的谢幕,我当然希望有第四季,但我觉得不会有。当然,如果能出个完结篇或特别篇就更好了。也期待主演们能接到越来越多的好戏。好喜欢Conor的演员,小小的,头圆圆的,很可爱。
也是一口气看完的,和第二季同一天。原来第六集就是最终集,这就结束了。有点失落。n真的很好笑,每一集都可以让人笑出声来。n第二季里Jock 当爸我真的没想到,我以为一定会堕胎。毕竟他们那么小,还在上高中,加上未婚先孕。让人不禁想生了孩子以后怎么办呢?但编剧没有回答,也没有解决这些恼人的问题,只是延续这部剧的风格,抓住这部剧的关键部分。n第三季最后一集太精彩了。开屏暴击,海利警官那段超级搞笑。可看好海利警官和Mam这一对了,而且看到第三季对海利警官充满好感,太招人喜欢了!😍这部剧还让我发现海利警官这类型也很帅啊,就很棒,要知道看第一季第一集的时候看他还觉得很路人。n国外的人真的什么都不在乎吗?这是第一次看爱尔兰的电视剧,之前只是看不到现代爱尔兰人生存状态的《海洋之心》。两个主角就这么辍学了,而且其他人也没大的反应。比利那么奇怪的人也可以生存下去。第二季和这季都有劫持的部分,被劫持的人出乎我想象地平常应对。在第二季里,车上的人被劫持了还能一起唱歌、毫无顾忌地吃东西。第三季里出狱的Diddy the teaspoon(差不多是这个名)跟踪两个主角,他们三个最后还可以一起,有说有笑地吃奶昔。这一切都太不国内了。
或许你听说过这样的“精神小伙”吗?
锅盖头、紧身裤、霸气无比的金链子、动感十足的社会摇……
尽管“先穿裤子再穿鞋,先当孙子再当爷”等社会语录随着他们的视频传播开来,“精神小伙不请自来”、“精神小伙社会摇”等梗更是一度火爆网络;
但在大部分人眼中,这些年轻人略带土味的言行举止和处世方式,都是难以理解的“非主流”。n
远在爱尔兰,也有两个“精神小伙”。
他们看起来又憨又土,奇葩事做了一堆,有笑有泪的生活却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继大闹课堂被退学、15岁当上“准爸爸”之后,他们又来了——
年少轻狂 第三季n
The Young Offenders Season 3
导演:Shaun Wilson
编剧: Jocelyn Clarke / Gillian Roger Park
主演: 亚历克斯·墨菲 / 克里斯·瓦利 / 希拉里·罗斯
首播: 2020-07-19
集数: 6
单集片长: 30分钟
这部剧原译名《少年犯》,主打中二少年冲动放肆的青春。
或许是由于太不“正能量”,后来连剧名都被“打码”,改成了现在的《年少轻狂》。
改编自2016年的同名电影,由原班人马打造,BBC出品,三季的豆瓣评分均在9分以上。
与影片相同,故事发生在爱尔兰(*是爱尔兰而不是北爱尔兰,不属于英国)的科克城,一个民风剽悍的地方。
故事的主角围绕着两个高中男生,Conor(康纳)和Jock(乔克)展开。
他们是最铁的哥们——
梳一样的发型,留一样的八字胡,戴一样的金链子。
两人走在一起,活脱脱就是跳着社会摇的土嗨小青年。
和多数青春剧中非富即帅的精英男主截然不同,Conor和Jock颜值普通、生活困窘、学业堪忧,调皮捣蛋倒是不落人后。
他们就读于“全国唯一一所厕所里有避孕套售卖机的学校”,校长的肖像挂在墙上,立刻就有熊学生留下嘲弄的涂鸦。
比起其他熊学生,Jock和Conor更胜一筹。
与好学生毫不沾边,翘课、恋爱、用各种奇葩的操作将铅皮到自行车等小物件偷了个遍。
甚至因为标志性的头套,成了闻名全城、受民众袒护的“面具大盗”。
无疑,他们属于社会的底层——
Conor失去了父亲,靠做鱼贩的母亲Mairead辛苦工作才能勉强填饱肚子;而Jock的母亲溺亡,在那之后父亲便成了酒鬼,常常对他拳脚相加;
看不下去的Mairead将Jock接来自己家,在她的照顾下,三人组成的新家庭贫穷却温暖。
尽管如此,长期浸泡在一个充满失业者、流氓甚至罪犯的环境中,Conor和Jock依然免不了耳濡目染,甚至青出于蓝。
为了给生活带来改变,两个熊孩子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亲身诠释“无知者无畏”和“好心办坏事”。
前两季的故事中,他们先是在报复混混Billy Murphy的契机下,找到了戴面罩偷自行车的“致富之路”;
每次小偷小摸都从Healy警官手里堪堪逃脱。
又分别和Walsh校长的两个女儿发展出两段恋情,让校长多次濒临崩溃。
其中,Conor和Linda走“纯情”路线,感情推进的方式不走寻常路,不断刷新观众的认知。
能用自己的外套帮你擦鼻涕的人,大概是真爱了吧。
相比之下,Jock和Siobhán则迅猛得多——
甚至一举中标。
第二季结尾,Siobhán临盆。
随着小婴儿Star的出生,两个男孩所在的MacSweeney家和两个女孩所在的Walsh家两个原本“不对付”的家庭也渐渐修好。
然而也不能忘了,Conor和Jock也已经因为此前遭到诬陷时大闹学校的行为,被Walsh校长亲自逐出了校园。
两人还没在社会站稳脚跟,便成为未成年“奶爸”,面临着养家、看娃的巨大责任。
到了第三季,令观众们放不下心的一大悬念便在于——
这两个偷自行车为生的少年,似乎只要一步踏错,便会毁掉自己的人生。
他们真的能做好一个社会人,甚至当好一个“父亲”吗?
显然,以校长Walsh为代表的家长们、主流社会精英,一开始便秉持着怀疑的态度。
于是在Star出生之后,Jock就发现自己完全不被信任。
而这样的怀疑,似乎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成为奶爸没能瞬间使Jock和Conor变成有责任感的成熟男人,他们还像往常一样犯傻犯混、滑稽可笑。
当混混Billy拉他们参与的偷电视计划和照料孩子的任务冲突时,两人甚至带着Star来到了犯罪现场,结果一个不留神,就发现宝贝女儿走失了,
尽管在路人的帮助下很快就找回了Star,这次惊吓还是给Jock和Conor上了一课——大部分人最初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是必须要努力成长才行。
“成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很快,Conor和Jock就迎来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翻车”。n
因为两辆自行车,Healy警官追着这两位“面具大盗”来到了郊外,并成功把他们堵在了一座仓库中。
当入狱近在咫尺的时候,Conor和Jock真切地感受到了恐惧。
他们能够从监狱生活中幸存吗?就算可以,四年的狱中经历和留下的犯罪记录也必将深刻地影响他们的人生。n
通俗来说,这可能就是“社会的毒打”——让熊孩子意识到,人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任。
终于,Conor决定向妈妈Mairead求助,并要求习惯靠说谎解决问题的Jock将一切坦白。
经历了震惊和崩溃之后,Mairead还是选择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她以处理感情问题的借口引开了Healy,让Conor和Jock悄悄溜走。
这会是Conor和Jock最后一次戴上面具。
在这层意义上,少年们也将第一次摘下面具。
如果说,《少年犯》第一季是在无忧无虑、作天作地的校园青春中认识友情、亲情与爱情;
第二季是离开校园、初入社会,在母亲的羽翼下试探着走向更大更复杂的世界;
那么,“摘下面具”或许可以说是《少年犯》第三季最为重要的主题。
对于Jock和Conor,他们需要摘下掩护“熊孩子们”肆意妄为的面具,逐渐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妈妈Mairead,如心理医师所说,为保护孩子们而戴上了一副坚强、威严的守护者面具,戴得太久太久以至于自己都忘记了。
应该时不时取下面具,率性地做自己。n
Mairead和Healy这对矛盾重重的恋人,也需要在爱人面前卸下伪装,甚至诉诸行动,来一次全心全意的沟通。n
结局一集中,Conor、Jock带着女友Linda、Siobhán、妈妈Mairead、Healy警官、Walsh校长及其妻子Orla,一行人跟随混混Billy Murphy来到海边。
原来曾自认没人关心、没人爱的Billy,也会因(他极不负责任的)母亲的去世而感到悲伤。n
有人说,Billy Murphy这个暴力、神经质、遭人排斥还坐过牢的流浪汉,代表了Conor和Jock的一种可能的未来。
但可幸的是,因为天然的美好品质、更因为来自家人、朋友、恋人的爱,Conor和Jock更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却从未真正犯下罪大恶极的过错,始终怀有单纯、怀有善良。n
他们过着操蛋的生活却从不怨天尤人,认准了朋友就坚定地与ta相伴,对喜欢的人也能勇敢表白。此刻,他们又从Billy身上更深地理解爱、珍惜爱——
在Billy的带领下,所有人纷纷脱下外衣,像孩子一样在沙滩奔跑,跃入海水,
平日里势利、刻板的校长也脱得只剩短裤,露出的竟然是遍布的纹身,看来也曾有过一段年少轻狂的历史。n
这时,他们又何尝不是脱下了一层“成年人”的面具呢?
童心未泯未必是一件坏事,至少能让人们从沉重的责任之中获得休憩。
它唯一的阻碍可能是,世界上所有成年人都得放下架子,别再像“成年人”那样死板。
随着成长,我们背上了越来越重的责任,考虑和牵挂的事情越来越多——
看来,Conor和Jock也不能免俗。
于是这一季的“鸡汤味儿”变浓了,幸好,沙雕而温暖的底色还在。
毕竟,谁又不想在取下面具的时候,还能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甚至无法无天的青春时光呢?
*本文作者:温C
文章首发于深焦DeepFocus,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年少轻狂 | 因为年少,所以轻狂
作者:特洛伊
微博/豆瓣:@dasisttroy
青春期的成长经历是五彩缤纷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螺旋上升式的过程中,懵懂不懂事的少男少女们,在现实世界中运用自己的那份纯真,来为自己,和自己的伙伴们构造一个理想的个人世界。改编自电影《年少轻狂》的BBC剧集《年少轻狂》则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爱尔兰式的中二世界。n
康纳和乔克,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与学校其他学生格格不入,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每天无所事事,不是在校内小打小闹,就是在校外调皮捣蛋。他们一起反对学校权威,一起抗议当地警察,一起行盗,一起抽烟喝酒。这类看似反社会的角色,在剧集中一次又一次挑战观众对小荧幕主流价值的认知,时刻用暴力,甚至是龌龊的方式来展现他们非主流的价值观。那么,这类非主流价值观和非主流角色人选是对,还是错?
不仅仅是康纳和乔克,近几年,该类彰显“非主流”价值观的青少年角色在小荧幕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频繁,比如《去他妈的世界》,《亢奋》等,一个个孤独、懒散、古怪、不合群的青少年纷纷利用自己的方法论,来向观众书写自己的故事。这样看来,小荧幕上对青少年的价值探讨领域和角色搭建似乎进入了转折期。
《年少轻狂》 角色海报
·有声反抗,反向成长
在《年少轻狂》里,康纳和乔克这两个傻乎乎的好兄弟,始终在为自己不被认同的价值观奋斗,无论是追求校长的女儿,还是在海鲜市场上偷错金枪鱼,一个个滑稽可笑的画面背后,实则反映了康纳和乔克在主流社会里的努力和反抗。
这种对主流社会的反抗是由内而外的,他们内心的诉求与外界社会的不认同产生碰撞,形成冲击,使得他们一次又一次突破主流社会的界限,打破规则,重新设计属于自己的游戏,而非跟随大流,为了得到认同,舍弃自我价值,变得平庸。
《年少轻狂》 剧照
这不仅仅是一场与主流社会的搏斗,更是一场与自我价值认同的博弈,他们来来回回,不断向前、向后,为自己在社会中争取一席之地的同时,又对自己所追求的价值打上问号,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否能在这场艰难的路途上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身份设定上,作为工人阶层和差等生,与上层阶级和优等生这类角色相比,他们在人物上的塑造性更强,更具有流动性,因为这类人物的命运仍是不可知的,他们的路途充满了未知,他们的价值体系仍处于搭建状态,这同样为观众带来了必不可少的娱乐体验和自我反思,毕竟,每个人都拥有那份属于自己的“未知”回忆。以康纳和乔克为代表的“非主流”角色,在另一个程度上,也是一面关于青春期的镜子,照应着属于每个人的独家记忆。
青春期的不懂事和叛逆在《年少轻狂》里被一点点放大,逐渐唤醒了观众们脑海里那份深藏的,或者已经模糊不清的十六岁回忆,那些校园里的打闹,那些紧张得发抖的第一次约会,那些充满谎言的逃课经历,这些回忆可能是美好的,可能是心酸的,也有可能是难堪的,但我们都是康纳和乔克,这些经历是一段必要的旅程,旅程结束后留下的回忆才是最值得珍藏的。
《年少轻狂》 剧照
·年少友情,难能可贵
除开成长这个话题,《年少轻狂》里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主题则是友情。两位分别来自破碎家庭的男孩,在成长路途中,通过找到彼此建立了自己的第二家庭。虽然他们之间的友谊在剧中时常被人嘲笑,连康纳的母亲也持反对意见,但康纳和乔克之间无条件的支持、理解和鼓励,如同一条坚固的绳索,将两人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小荧幕对女性友情的刻画十分常见,比如《欲望都市》、《都市女孩》等,但对于男性友情的刻画则十分少见,仿佛刻画男性之间的友情成为了“禁区”,通常显得不合时宜。与女性友情的细腻相比,男性之间的友情更难以刻画,因为无论以传统的角度还是以现代的角度对其进行衡量,其中都非常直接、果断。
《年少轻狂》对于男性友情刻画的高明之处在于,编剧彼得·福特选择了一段人生中十分特殊的时期——青春期,来对这段友情进行刻画,青春期的友情纯粹、真实,基于这个设定,两人之间情感的描绘则相对容易,其核心是要刻画出青春期时期男生之间绝对的支持和鼓励,它体现在行为上,也体现在语言上,而当剧集以康纳第三人称进行叙述时,这份感情显得更加珍贵,仿佛观众在聆听一对高中好友的私密日记,默默进入属于他们的私人领域。
另外一部以刻画男性友情为核心的剧集《科明斯基理论》同样树立了典范,与《年少轻狂》不同的是,《科明斯基理论》着重刻画夕阳友情,相对于前者里的支持,《科明斯基理论》更强调陪伴。两部剧集从不同的年龄段出发,分别为我们展现了不同层面的男性友情的美。
《年少轻狂》 剧照
因为年少,所以轻狂。或许犯傻是成长经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或许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康纳”或“乔克”与你一起反抗社会,或许无论主流还是非主流,根本没有对错可言,因为几十年后,当你再次回味时,那些美好的、心酸的、难堪的过往,都只是年少时期轻狂的影子。
Jock和Conor跟着Billy Murphy,
妈妈跟着Jock和Conor,
Healy警官跟着妈妈,
Siobhan和Linda跟着Jock和Conor,
校长夫人跟着Siobhan和Linda,
校长(骂骂咧咧的)跟着校长夫人。
这支队伍变得越来越长,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有了自己放不下的人,第一季中的疯子Billy Murphy成了所有人的责任。
Billy Murphy才是这部剧的隐藏主角吧,不知不觉中他居然拥有了这么多愿意给他系鞋带的人。
最后一幕在海边,校长脱下西装露出一身花臂纹身,原来你才是藏得最深的The Young Offender啊。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