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焚城 粤语版

焚城 粤语版  消防员 / Cesium Fallout

255人已评分
很棒
8.0

主演:刘德华白宇莫文蔚谢君豪王菀之王丹妮廖子妤林保怡王敏德周文健郑则仕黄德斌何启华魏浚笙梁仲恒林家熙黄恺杰吴彦姝童瑶姜大卫许恩怡区嘉雯郭伟亮张达明白耀灿张达伦张松枝

类型:剧情动作灾难动作片导演:潘耀明 状态: 正片 年份:2024 地区:中国香港 / 中国大陆 语言:粤语 / 汉语普通话 豆瓣ID:36421884热度:349 ℃ 时间:2025-03-28 01:53:05

简介:详情危险物质突发泄漏!24小时后危及香港全城...
    危险物质突发泄漏!24小时后危及香港全城
  • 头像
    方聿南

    《焚城》体现电影工业水准,重点不在场面宏阔,破坏威猛这些视听手段上。

    并非说拍得不猛,只是一看江志强+刘德华的组合,特效上大阵仗早在意料中。

    全片超强的娱乐性,更多来自精准的剧本控制。

    约20多分钟一个章节,或急转直下,或生机犹存,或转机陡起,有条不紊摆弄情绪升落。

    第一个章节介绍主次角色,结束于大爆炸蔓延至高速公路,紧张情绪一路走高,完成情势设定。

    第二个章节,决策团队不断因分歧陷入僵局,火场救出消防员阿水带来一线光明,两边一落一升形成交叠。

    第三个章节决策团队达成一致,确定入场营救方案,预备大干一场,情绪全面上扬。

    第四个章节双男主线合一行动,却受挫陷死局,情绪落谷底时又生出混凝土营救方案,微光点亮。

    第五个章节是决战姿态,条条线索收拢至一个不确定成败的战术,既有赌徒心态,也有牺牲热血,还有生死未卜,多种情绪搅拌异常复杂。

    营救成功后附加一个尾声,返场宣战恶势力,善恶各有下落,将情绪全部收拢。

    全片五个半章节,事件进展井然有序,纹丝不乱,编排异常精巧。

    透过事件更可清晰窥见,随危机升级,不同立场人群被归并到一起,多种力量被无形之手不断拧成一股绳。

    通过有序升级的事件推演和人物关系,完全不必流俗地喊口号、搞煽情,自然带出众志成城救灾的主题。

    除了舒适的节奏推进,在角色塑造上更保持对专业的尊重。

    这里所指的专业,不是所谓的请几个专家顾问,来保证细节符合真实。

    而是一种什么人就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的专业精神和戏剧情境。

    消防员群像,按照港片惯例,会强调生死与共乃是出于某种兄弟情谊。

    穿插闪回一些他们互相打趣吐槽、私底下亲密无间的片段。

    本片反其道而行,极力弱化这一层情感铺垫。

    “几个人来就几个人走”更接近一种职业信条。

    爆破前亦无“要死一起死”之类告白,突出任务所致,势在必行。

    主旨在于什么人就做什么事,一群高度职业的救命者,一切行动全为拯救生命。

    刘德华一个文职专家,几次亲临火场,几乎丧命,已经是叙事倾斜的最大极限。

    按传统拍法,最后在地堡,他必然会急中生智,构想出某种逃生招数。

    再不济,也该有一番动人的情感流露,引人共情他的无能为力。

    可此片完全不顾其一号主角,非但让他无所作为,甚至镜头也不多给。

    什么人做什么事,不因咖位大,就强行给他找活干,是很强的分寸感。

    乃至全片的双男主设定,多数商业片通常是反过来写。

    让一号壮烈,二号替他讨回公道,以示精神不灭,意志传承。

    这样拍契合大众情绪直觉,却有违主角身份,于是本片断然弃之不用。

    刘德华与莫文蔚谈判戏,张力密不透风,一举拔高灾难片段位。

    之所以精彩,依然在于专业,针锋相对全然不掺意气。

    双方巧借事实、概率和修辞,为己方立场背书,争夺第三方的理性支持。

    直到情绪爆发:“这个锅你背得起吗?”“你把官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看似失控的威胁和指控,本质仍是职业行为,两句话都起到拉拢/离间旁观者的作用。

    唇枪舌战要拍得好看,就得如此这般,展现专业人不含宣泄的辩论技巧,说他们身份该说的话。

    刘德华口才卓绝,出场演讲引经据典,澎湃动人。

    多年后面对媒体质问,一句“我的责任是经济繁荣,只能说可以做得更好”把球接得圆滑无破绽。

    可他面对女儿,完全失去语言手腕的老练,一再重复“说好了下星期就是下星期”,几乎有点无能狂怒。

    这构成一种侧面的性格描写——身份切换到父亲,父爱介入,便不舍得动用言辞花招,于是束手无策。

    身份不同,表达习惯不同,依然是在遵守什么人说什么话,依然“专业”。

    这种专业,电影不可或缺。

  • 头像
    八旦

    97年的《十万火急》,杜琪峰以出色的场面调度和刘青云方中信影帝级的表演,在平衡影片娱乐性、专业性与批判性的同时,几乎没有犯专业错误的向观众科普了“烟帽队”这个香港消防队的细分工种,尤为难得的是各位演员在火场戏全程被呼吸面具遮挡大部分面部的情况下仍然个性分明,基本不会让观众分不清角色。

    十年前的《救火英雄》,谢霆锋安志杰余文乐等少壮演员也能靠自身表演及间歇性“合理”的摘下面具来解决角色混淆难题,虽然在高潮重头戏上出现了窄面法兰用于电厂高压燃气管道这样的专业性错误,但仍能用凝练的对白和镜头语言向观众相对准确的交待“粉尘爆炸”这样的专业概念。

    而现在《焚城》里,无论火灾救援还是辐射安全,常识性错误的数量和离谱程度都让人哭笑不得,明明到火场后现场队长第一个命令就是全体带上防毒面罩,紧接着却连队长自己在内的全体队员都没有遵守这个命令,几次进入火场救援全员都没带面具,反而只有转移辐射源那场没必要带面具的戏却全都带了???显然是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指导能力都没法让一众角色在带面具的情况下体现出分别,只好完全放弃。更出现消防员理直气壮的表示自己完全没有辐射安全常识、全港消防队只有八套铅屏蔽服这样离谱到近乎污蔑的低级错误,让人忍不住怀疑,香港电影人的专业性和港府应急救援能力的专业性,到底哪个更加草台班子?

    江志强真的老了,希望这次比两部捉妖记少亏点。

  • 头像
    你好,陳鼻涕

    年年都说港片没落,很多时候我在想到底是没落?还是看的人不再是那个年代的人而已?

    说起来也是有意思,对《焚城》感兴趣的一瞬间,是在某商场看到结尾处炸毁大楼的一个片段,那时候我就很想看看这部香港灾难片到底会传达些什么给大家.

    对于80年后的我,这次电影里让我惊喜的是,似乎在每个行业中,都能看到我熟悉的人,在政届有莫文蔚,郑则仕,王苑之.在消防里有谢君豪,林保怡.更不用说看到张达明时的我,是多么惊讶.实话说,这次的爆破场景做的是真的好啊,两次的爆炸我都被震撼到(或许又是因为我本来是个容易受惊吓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就如我上面所说的,此次电影有众多老戏骨在的原因,就算班底可能不是全香港演员,但是也不会产生很大的违和感,相反各司其职融合得挺好的.其实我挺喜欢王菀之做戏的,除了声音特别唱歌灵动,在影视中也是给到我惊喜感,仿佛她在这方面也显得特别得心应手.

    而华仔更不用说了,一个跟我爸一样年纪的人,每次我都很好奇为什么华仔就好像不会老一样呢?总觉得专家这类型的人物在他的演绎下更具有血肉.

    刘君豪有句台词我也印象深刻:”所以说人啊,根本不用做计划.”

    但凡一个j人如果听到这句估计就炸毛了对吧?但是,看完真的,人阿从来都无法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这个计划到底是做还是不做呢?无法得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次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更多的是群众英雄,在银幕灾难下,我们看到的,是每一位守秩序的群众,是会给医护车开路而一起搬运货车的人们,是在超市疯抢物质时,依然有人给予你伸出援手.

    消防员虽然是这次拯救生命的主体,但消防的背后也是有着无数人的支援.消防员的牺牲是直观的,特别是那一幕全城消防车出动的时候,未来是什么结局,他们好像早已预料,此刻怎么能不动容?

    这一幕幕的画面都会让我去思考,如果真的当前发生灾难,到底又有多少人,愿成为这个英雄?或者说有必要做这个英雄吗?现代人的末日看似之发生在大屏幕上,但现代人的现实,怕是真的只有灾难降临时才能感受了.

    所有灾难面前,何尝不是人人平等,我们谁都可以是别人的英雄,但或许谁都逃不过灾难,所以才说,这只是一步之遥.

    但其实我们都是刽子手的一员不是吗?原以为是因为政治权力的斗争导致的人祸,其实最终背后还是因为庞大的利益操控导致所有一切的发生.

    无可奈何的却是,在当下这个科技进步,电子设备极速被全球人所需求的社会中,我们仿佛变成了人人都是刽子手.环保对于大家来说,好像远没有经济来的重要.在这个需求之上的社会里,我们好像永远无法把坏事杜绝,我们永远做的就是警醒.最终全人类不过也是命运共同体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个700万人的城来构建一个天灾,而这所城我是多么的熟悉。此时的我觉得,很多事情已经不是原来那样遥远了,甚至变得触手可及的感觉,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呢?戏是戏,戏看完了大家就散场了,到底电影想传达给大家知道的更深的东西,又有多少人认知到呢?

    就算认知到,我们能做的,好像也很微小,对吧?

    但不管如何,如果是好的,让人发出深思的电影,真的值得大家都看看,或许有人看了无动于衷,仅仅当作是一件花费的娱乐来看,但或许也有人跟我一样,会思考很多,但最终,其实最希望的还是,世界和平,灾难永不会发生在我们当下这个年代。

  • 头像
    万方中

    在周末的晚上,一个人在小雨中开车到电影院看完了这部片。坐在沙发上望着屏幕打出结尾的那一刻,突然觉得自己平时的一些情绪人类在灾难面前,真是渺小得不值一提,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片简单来说,就是一场小火引起核泄漏事故,影片里有提到很多关于放射性物质的专业名词,刚开始我看的时候也是一知半解,后来随着剧情的深入才慢慢看懂很多细节。所以我将一些专业术语整理了出来,这样大家在看片的时候会比我更容易理解:

    1. 铯137

    是铯的一种核素,核素符号为137Cs,已发现铯的同位素多达三十七种(即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铯的环境放射性核素137Cs会释放γ射线,放射性较强,其半衰期长达三十年,如果人食入或吸入了137Cs,摄入剂量小于0.25Gy尚属于安全范围,若摄入剂量超过6Gy的137Cs会致死。

    主要来源于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试验、核武器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液、核反应堆的放射性废物和核燃料后处理厂的放射性废液。

    电影里所说的医疗设备,大概就是这种机器:

    他是治疗癌症的设备,主要通过转动里面的“胶囊”放出高能γ射线杀死肿瘤细胞。机器又大又重,主要是为了保护内部放的铯137不被泄露,用了大量的铅和钢将放射线封锁在机器里。

    2. 毫希(mSv)

    这是电影里反复提到的一个单位,国内又翻译成毫西弗。他是辐射剂量的基本单位之一。

    电影里有很多次达到了2000毫希,到达医疗设备中时甚至超过了5000毫希,消防队员阿水因此丧命。

    而阿水所待的2000毫西弗的地方是什么概念呢?

    凡是每年辐射物质摄取量超过6毫西弗,应被列为放射性物质工作人员。

    看下我国辐射防护标准《gb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对于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年剂量当量限值,全身均匀外照射50msv/年 眼晶体150 msv/年 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500 msv/年 特殊照射:一次不大于100 msv,一生中不大于250msv 应急照射。

    也就是说,里面救人的消防人员全身遭到的辐射已经超过单个器官特殊照射上限的10倍了。

    3. 戈亚尼亚核灾

    电影中反复提到一个事件:戈亚尼亚核灾。

    这个事件很有意思,堪称核灾史上的经典,《焚城》里的一些细节感觉也是源自于此。

    1987年9月13日,巴西一座人走楼空的私立医院进了两个贼,他们一个叫罗伯特·阿尔维斯,一个叫瓦格纳·佩雷拉,两个人都是无业游民,早在好几天前就盯上了这所废弃医院,打算潜入进去,偷点设备出来赚点小钱。

    结果,他们偷了一台治疗癌症机器里的小瓶子,和电影《焚城》里的蓝色物质是不是一模一样?

    他们最后将这瓶小东西卖给了废品店老板,废品店老板一来二去,传到了很多人的手里。

    最后这次事件造成了13万的戈亚尼亚居民自发检查。根据巴西当局的官方发文称,这起核污染事故导致244人受到核辐射,但也有相关人士猜测,实际的污染人数可能达到1000人。

    有些人因此患上了癌症,稍微“幸运”一点则是面临截肢,更多的受害者面临的是死亡。

    4. 葵涌大火

    历史上还真有这回事,不过,和剧中有区别的事,现实中的葵涌大火发生在深圳,也和集装箱无关,称之为“1993年深圳致丽玩具厂大火”。该厂建于1989年2月,是香港人劳钊泉在葵涌租下的一栋厂房。

    最后这场大火死亡87人,伤51人。所幸的是消防队员赶到火场后,冒着生命危险斩断二楼和三楼窗户上的防盗钢网,使困在火海中的200多名工人们得以死里逃生。这次火灾烧毁厂房160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火灾系仓库内电线短路打火产生的熔珠引燃下方堆放的可燃物所致。

    再说回影片,《焚城》这部电影最巧妙的地方在于,将洋垃圾与灾难片结合在了一起(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还不知道洋垃圾会导致如此大的问题),让人们又重新关注起洋垃圾的问题。将个人命运和集体命运结合在了一起,将富人和底层劳动人民的矛盾集中了起来,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不得不说,刘德华即使63了依旧那么帅。将范伟立教授身上那种沉着冷静的范儿演出来了,其中还不乏桀骜的气质和强烈的个性,以及对待小孩时的那种爹味,尤其符合普通人对一名教授的刻板印象,将这些互为矛盾的性格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确实不容易。

    相信将影片看完以后,很多人对莫文蔚演的Cecilia身上那种霸气和帅气依然记忆犹新:

    那种精明能干的女强人的形象以及带着官腔的态度与傲慢,莫文蔚可以说演绎得淋漓尽致。

    另外王敏德、林保怡、郑则仕一众港剧老戏骨的演技自不必我多说,大家可以去电影院去看看。

    这部影片最深刻的地方还在于,到处都体现了人性幽微之处。比如一群领导在会议室里开会,大家一边在会议上义正言辞地建议不要公布消息,以免引起市民恐慌,一切都是为了市民好,一边在私底下悄悄打电话给家人,叫他们离开香港或者远离事发地——从这点上来看, 这些所谓的官员比他们鄙视的商人并没有好多少。范伟立在对面一直喊的“难道你们的官位比市民的生命还重要吗”就显得很讽刺。

    明明整个事件的源头来自于DOE集团蒙混海关乱报检,而当要炸掉群玉台时,高培德仿佛是在为整个市做了一件好事一般,还义正言辞地要求签合同。

    当然,整部剧中也有许多人性的闪光点。比如范伟立一再以所有市民的生命为重,在会议上与政府据理力争。坦白地讲,十多年前他推行的放开国门的政策并不是两次事件的关键原因,政策的放开反而是香港经济腾飞的基础,而事故发生关键点在于官商勾结和贪污受贿上。而他总是将所有事故归因到自己身上,因此,在寻找核放射源点时,他成为了第一个带头的人。身为决策者,他完全没必要这样做,但他最终还是选择担当起了责任。

    最后的结果也让人侧目,为了将整个事件的主犯高培德绳之以法,他选择了玉石俱焚,这不得不让人佩服。

    整个消防队队员们之间的友情也是整部电影中人性的闪光点,无论他们即便深知危险依旧深入火灾区抢救人命,还是为了救回自己的兄弟阿水和finger,一队人马在30分钟内再度潜入核辐射源区,又或是三名消防员为了接好雷管最终选择自己留在了地底下,都让观众见识到了这个群体工作的辛苦,以及他们的无私和伟大,同时见到了在面对困难和灾难时人性所散发出的光芒和伟大。

    影片直到结尾,我都怔怔地坐在沙发上,等着结尾有彩蛋,以为三个消防员会以奇迹般的方式归来。然而,最终奇迹还是没有出现。只有他们临终前,闭眼等着头顶天幕坠落时的寂静在我脑海中不断回响。

  • 头像
    李小丢

    去看点映之前我还在跟对象调侃说刘德华近年来的商业大片是致力于各种拯救香港,颇有点“香港队长”的风范。

    但观影时我才发现,《焚城》不是那种刘德华以超英之姿打败反派救香港市民于水火的套路商业电影,它的基调要现实得多。

    在我心中,《焚城》已经全面超越《拆弹专家2》,成为近年来商业港片的最佳。

    △刘德华这次的角色还挺有新意的,一个不完美的前政客、现专家,他的立场转变是血泪教训换来的。

    因为《焚城》已经不是一部“本片纯属虚构”的幻想故事,看过之后可以当做消遣一笑了之。

    它所设想的因为黑心商人将洋垃圾进口到香港,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导致医疗垃圾中的高强度放射物意外泄漏,有可能将香港变成一座死城的故事,不是无稽的幻想,而是对未来发出的警报。

    影片中披露的进口洋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这也是影片主创创作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

    △印度的废旧垃圾场

    作为长期的环保主义者,我在2019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后,整个世界都乱套了……》,讲述了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垃圾在内的24种洋垃圾之后,发达国家因为无法处理体量巨大的垃圾而崩溃乱套的真实情形。

    要知道,在此之前,发达国家都将大量的垃圾卖到发展中国家,既能赚钱,还能将处理垃圾的压力和污染环境的风险转嫁给欠发达的地区,简直是一举多得。

    △洋垃圾的主要来源:先后分别是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中东 (图表来源:彭博社)2010年中国进口的八百万吨未分类的废纸里,有一半多,即四百万吨来自美国,到了2016年,这一数字变成了1320万吨。

    如果只是单纯的废旧纸张纺织品塑料等还好说,问题是发达国家相当鸡贼,他们的垃圾分拣工作做的极其粗糙,常常在可回收的垃圾中夹带大量严重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极为有害。

    比如电子垃圾所含的有毒物质在经过简单拆解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及二次废物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是100年也恢复不了的。

    《焚城》里的放射物泄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发生的故事。

    电影里用几个克制的镜头就展现了触目惊心的场面:整个垃圾回收场被垃圾堆包围,塑料瓶和易拉罐堆积成山,到处都是不明原料的化工品,很易引发大火;淹没在垃圾堆中的南亚劳工裸手挑拣,不顾垃圾的刺激气味和毒性,他们甚至把废弃医疗器械里的放射物当成好东西去偷……

    就像刘德华扮演的环保专家范伟立说的,这是人祸

    几乎所有大型事故都是人祸,人类就像手握一把真枪玩耍的幼儿,浑不在意自己在摆弄的是一把威力多么惊人的杀器。

    放射物可以救人,但是一旦使用、处理不当,分分钟就会变成悬挂在千万人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近年来,港片对既得利益阶层的控诉愈发直白与犀利,《焚城》作为一部灾难片,没有将主线全部用于讲述一线的救援人员是如何不顾个人安危地去试图挽救这场灾难的,而是将主线一分为二。

    一条线展示普通人在人祸面前的守望相助以及前线人员大无畏的职业精神,对他们来说,每一条生命都很珍贵,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人性的闪光,每一次的鼻酸眼热,都是被生命的脆弱和坚韧所触动;

    △白宇扮演的消防队长黎杰峰是这条主线上的重要人物,这个很容易被演得高大全的角色被他演绎的真实可信,他好适合有点破碎感的人物。

    另一条线则展现了奸商的冷血和无耻,有些人把财富看得比一城人的生命还重要,在人命关天的时候还在趁火打劫。

    而当莫文蔚饰演的代理特首Cecilia坐在办公室里和范伟立唇枪舌剑地争执的时候,我第一次真实地意识到,我不是电影里这些有名有姓的人物,不是能够拯救百姓的孤胆英雄,更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吹冷气做决策的人。

    △抛却人物立场不言,莫文蔚饰演的Cecilia实在太美太有范儿了,请多演电影!

    我是影片里千千万万个无名的背景,是那些吸入了空气中的爆炸粉尘剧烈咳嗽呕吐,身上开始溃烂的普通人,是那些坐在体育馆里惶惶不安和家人抱成一团的普通人,是那些开着车坐着大巴试图逃离这座城却被堵在路上的普通人……

    我们没办法选择命运,甚至连自己生活在一个危险的环境里都不自知。

    一个小小的隐喻是,片中走私洋垃圾的DOE集团,表面上是个业务广泛的跨国公司,其总裁高培德(王敏德饰)嘴上说着来投资发展香港,实际上做的却是官商勾结危害香港环境的洋垃圾生意,穿着高定西装抽着雪茄满嘴英文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吸血鬼。

    在全球化的浪潮里,发展中国家喝到的不过是发达国家“施舍”的一点点残羹冷炙,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他们感恩戴德。

    这是《焚城》里在环境保护之外的另一层深刻表达,这也让《焚城》超越了普通商业片的范畴,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之外,还留下了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相信每一个看完《焚城》的人,出了电影院都会搜索“洋垃圾”的相关新闻,想搞清楚洋垃圾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也会有了一点点小小的责任感,尽量减缓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

    △好消息是,2017年新规实行之后,洋垃圾已经不再能轻易进入国门。

    因为《焚城》会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和我们日常的行为息息相关。

    当然,《焚城》不仅是给全体中国人的警示,它也是给那些制造洋垃圾的人、那些自诩上等人的人的警示,你们以为可以把危机转嫁出去,但实际上危害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

    因为全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没有人能独善其身。n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