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lien who has crash-land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akes on the the appearance of a woman's dead husband and enlists her help to escape from pursuing authorities and rendezvous with a spacecraf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untry. As he learns how to be more human the alien begins to take on more and more qualities of the woman's husband, drawing the woman closer.
意外的惊喜!n剧情设定是1977年旅行者二号飞船发射,目标是飞出太阳系,寻找宇宙间的高等生命,搭载了一张特殊的唱片,向外星人发出访问地球的邀请——这瞬间唤起我少年时代的回忆,大爱!nn77年9月我开始上初中。当时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虽然文革已宣布结束,但改革开放还没有开始。由于中美关系有所改善,闭关锁国的局面有一点点松动,偶尔可以通过某些渠道零星地了解一点外面的世界,这是大的背景。nn初中时,在班上成绩最好,属于学神级别,深受老师的偏爱。大概是当时已经恢复了高考,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荒谬政策被批判,白卷英雄张铁生被抓、反潮流的小将黄帅无人再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价值观又死灰复燃,还披上了科教兴国的外衣。成绩好就一肥遮百丑,事实证明我还真对得起老师们的偏爱:8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从县城最差的学校考全县第一,83年高考全地区理科第一,然后初中、高中教过我的老师,个个都俨然成了慧眼识珠的伯乐!
那时候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差,精神生活更是极度贫乏,除了课本基本没有课外书。精神世界如同干旱的荒漠。
初一时,班主任张老师用班费订了一本《少年科学》,理论上是给全班同学看的。其实是老师们先看(学校是很差的工厂子弟校,连图书室都没有,老师除了课本和教参外,就只有语录和选集了,所以也需要信息输入),然后再给老师喜欢的成绩好的同学看,每次新的一期刊物到了,基本上都是老师们看完之后就给我看,我看完再还给老师,然后给其它同学看。
大约是77年底还是78年初,我看到的第一期《少年科学》上刊出了一篇文章:美国发射了旅行者一号、二号两艘宇宙飞船,目标是飞出太阳系,寻找地外文明,邀请外星人访问地球。飞船上有一张特殊的唱片,用黄金制作,可保存10亿年。其中录有大量的信息:地球和太阳系在银河系里的位置,世界地图,联合国秘书长欢迎外星人访问的讲话,地球上不同国家的人用几十种语言的欢迎词,以及世界各国的音乐,包括我国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当时看了,可以说是目瞪口呆,感觉无比神奇、无比惊喜。
于是对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时省吃俭用,买了本《十万个为什么.天体演化史》,开始学习天文学的基础知识,不仅了解了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也了解了中子星白矮星黑洞,也知道了多普勒效应红移紫移,还懂得了光学望远镜分开普勒式伽利略式牛顿式,也知道了射电望远镜,并且还知道天文学家曾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规律,计算出并发现以前未观测到的太阳系的新行星和小行星带……于是对宇宙的兴趣倍增。
80年9月上高一。初中毕业时照毕业相每个人交1元钱领照片。我问家里要了1元,但没有要照片,没有交钱,拿这1元钱去买书。于是去新华书店买了眼馋了一年多的《唐诗三百首》,0.56元。还有富余的钱,于是在书店里继续找书,起码有二三十本想买的。但钱有限,最后一本《星座与希腊神话》让我爱不释手——既有我喜欢的天文学,又有神奇的神话故事,虽然有点贵,但最后一咬牙还是买了。
书的价格,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基本是按印刷成本为基础进行计算,与页数直接相关。据我当时的统计,大致32开本的书,1分钱4页。大32开的书,要加价20%。至于16开的书,只有大学教材才有。80年二哥上大学,81年暑假把他一年级的课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带回家,让我眼馋死了,最后送给我,于是让我对植物学也颇感兴趣,以至于现在喜欢养花,成为业余花匠。
当时看《星座与希腊神话》,感觉太奇妙了!原来天上的星星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有故事的。猎人奥莱温与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的爱情故事,有了猎户座、大犬座、小犬座;宙斯与女子相爱,生育两子,遭天后赫拉嫉妒将其变为狗熊,于是有了大熊座、小熊座……于是,从80年到83年,每逢晴朗的夜晚,都要观察星空、辨认星座。81年还花了8毛钱买了一个活动星图,可以根据所在地区不同的纬度进行剪裁,按阳历时间自动地与天上的星座匹配,从而更方便准确地识别星座。三年下来,可以认识大约50个星座(全天共88个星座,部分在北半球不可见)。
82年的时候,因陋就简DIY了一个8倍的开普勒式望远镜。目镜是上生物课实验时,生物老师偷偷给我的(当时生物课表现也很优异,就因为我哥的《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从高二时又喜欢上了植物学,课余时间采集制作植物标本,大概有三四百种,有大大小小的十来个标本册),物镜是用一副弹弓和邻居家七八岁的小孩换的。那小孩的爸爸是煤矿工人,头灯上有个聚光的凸透镜,小孩用来玩,明珠暗投了。至于镜筒,当时物质资源极度匮乏,根本找不到。曾经想过用竹筒制作,但物镜截面有点大、目镜截面小很多,不太容易找到合适的尺寸,镜片安装调整固定也不知怎么办。苦苦寻觅两三个月,某天在学校体育器材室外发现一个装羽毛球的纸筒——哈哈,就是它了!
有了望远镜助力,观测星空的乐趣更多了,不仅能在银河薄雾之中看见一颗一颗的星星,而且隐约可以看见月亮上的山脉。
曾经,那满天繁星曾陪我度过很多个孤独的夜晚,在灰暗的青春里带来一丝光亮。
83年高考结束后,出了成绩后填志愿,因临场发挥失常,阴沟里翻船,平时擅长的主课数学、物理、语文都考砸了,英语、化学还正常(都是96/100分),总分还行。当时超迷恋数学,于是决定用高分优势报考二流学校的数学专业,所以第一~第五志愿全部是四川大学数学系,结果志愿表被语文老师撕了(兼教务处主任),让我重填。我又交了一份同样的表,再次被撕。然后各个任课老师和校长书记轮番上阵,苦口婆心声色俱厉地让我报最好的学校。可怜18岁的少年哪里顶得住,只好妥协,最后填了这么一份志愿表:
1、北京大学 数学系 物理学 力学系
2、四川大学 数学系 数学系 数学系
3、南京大学 天文学系
4、云南大学 天文学系
(那时全国就只有南大云大有天文学系)
最后,第三志愿的南京没去成,去了北京;天文没学成,变成了地理!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南辕北辙天差地别,天文学家的梦就从此消失了。
唉!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
------------------------------------------------------------
光盘相关资料:旅行者号探测器上还携带了一张镀金铜板声像片和一枚金刚石唱针,它可以在宇宙中保存10亿年,上面记录了用54种人类语言向外星智慧生物发出的问候语,还有117种地球上动植物的图形,以及长达90分钟的各国音乐录音,其中包括中国传统古琴名曲《高山流水》。这些地球之声将带着人类的期望回荡在宇宙空间。人们希望它在宇宙中漂流的漫长岁月里能遇上地外生命,而这张唱片则传达了来自地球而的信息。
旅行者一号一段发给外星人的电文:
这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小小星球的礼物,它是我们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的缩影,这个地球之音是为了在这个辽阔而令人敬畏的宇宙中给予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决心和我们对遥远世界的良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