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科幻片  »  人猿星球

人猿星球  猿人袭地球(港) / 决战猩球 / 浩劫余生 / Monkey Planet

342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查尔顿·赫斯顿罗迪·麦克道尔金·亨特莫里斯·埃文斯詹姆斯·惠特摩詹姆斯·戴利琳达·哈里逊罗伯特·冈纳卢·瓦格纳伍德罗夫·帕弗雷

类型:科幻悬疑冒险导演:富兰克林·沙夫纳 状态:正片 年份:1968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296697热度:1 ℃ 时间:2024-06-11 16:31:19

简介:详情  一艘出发自二十世纪的宇宙飞船经过6个月的近光速飞行,相当于经历了七百年时间,船长泰勒(查尔登•海斯顿 Charlton Heston 饰)设定自动飞行状态后,飞船最终坠落在公元3978年的一颗陌生星球上。泰勒和两名幸...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一艘出发自二十世纪的宇宙飞船经过6个月的近光速飞行,相当于经历了七百年时间,船长泰勒(查尔登•海斯顿 Charlton Heston 饰)设定自动飞行状态后,飞船最终坠落在公元3978年的一颗陌生星球上。泰勒和两名幸存队员发现该星球与地球环境相当,而且竟然存在没有语言能力靠采集为生的人类,不待泰勒进行进一步的考察,一群具有智能的人猿突然出现将一众人类捕获。原来这颗星球的主人是人猿,人类只不过是供他们捕猎研究的野兽,人猿博士基拉(金•亨特 Kim Hunter 饰)和男友康奈利分别进行着人类行为学和人猿历史的研究,喉部受伤的泰勒暂时失去语言能力,但他的沟通行为很快引起了基拉的注意,在顽固的人猿学术界引发了争议。一直设法争取自由的泰勒不久终于发现了人猿星球的真相…
  • 头像
    安托万
    1.5、60年代是已经逝去的科幻片的美好时代,在冷战的压力下,科幻片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焦虑以及看透未来迷雾的渴望。如今,人们已经失去了对于未来的兴趣,大众更愿意关注股票、房产和医疗保险,而不是他们无法理解的新发现的粒子与遥不可及的星际旅行;另一方面,超级现实的影像已经太过自信、太过强大,在特效与全球市场重压下的科幻片也只能在反复强调人类的普适价值中辗转腾挪。过去身份的焦虑与对未来的迷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物不管拥不拥有人类的身体,都认同人类的理想。充斥在银幕上的是被异化的自我和被同化的他者,通过剧作中必备的人物的转变重建人类的基本价值。而即使是神一样存在的Neo,也无力带领全人类走出虚假的日常。而最新的《人猿崛起》中,对小猩猩的人性塑造也正是这种追求的化身。2.《人猿星球》的反讽之处正在于人类未来与历史的交织与反转,当逃离当下或追求未知的人发现自己到达的却是野蛮的旧世界,他们的惊怖可想而知,更不用说这个旧世界是由猩猩统治的,比这更可怕的是这里还有人类并且被像人类过去对待动物一样对待,但是这还不是全部;最让人绝望的是,大猩猩的文明同人类一样愚昧、野蛮,他们所在的时空既是人类的未来也是人类的过去。为了不重蹈人类的覆辙,Dr.Zaius给出的解决方法是掩盖真相,仿佛是对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的现代社会最好的反抗,他了解进化越快灭绝越快的生物宿命,却无法避免他们也并没有未来的反讽结局。另外,人类社会的当下即我们生存的世界在这里的缺位实际上正表明了一种对于未来的消极态度,没有当下也就不存在未来。叙事中,一个封闭的、逻辑的时间顺序能帮助我们由现在的发展预测到未来的结局;但是当故事开始于未来的某个时点时,没有过去的角色却可能碰上任意情况,而这里泰勒三人所闯入的正是如上所述的,充满反讽与不确定性的叙事结构。3.说到宿命,本片实际上也呈现出古希腊悲剧似的宿命结构,尽管并无人明说,但是片中无处不在的对于此地是地球的暗示让观众早有准备,于是片尾震撼的埋在土中的自由女神的画面正是泰勒必将达到的宿命。4.被人类抢走衣服的泰勒三人,在此蛮荒之地被剥去了文明对他们最后的保护。5.电影本身多少有些实验性比较强的镜头,颇受新好莱坞的影响。例如飞船着陆时颠三倒四的镜头,泰勒被追逐时镜头跟着上摇直到倒拍;跳切、越轴更是家常便饭。刚刚着陆之后的旅程上,大远景的山谷衬托出了人物的渺小。6.比形式风格更为新好莱坞的是片中的那句台词“不要相信30岁以上的猩猩”,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好玩的是,导演当年拍片的时候已经47了,弗兰克林.斯凡那真是想得开啊。
  • 头像
    绯色_神仙
    <图片14>

    一艘宇宙飞船历经六个多月的光速飞行,穿越了近七百年,最终着陆,当他们想象着更为先进的人类文明迎接自己时,却发现他们将面对的是一个高度发展的人猿文明,看来他们来错了星球......
     
    人猿文明对星球的主导,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低下,人猿处处表现的像人类,人类却处处表现的像未开化的动物,这是一个文明倒置的星球,起码对所有的观众以及主角泰勒来说,情况就是这样。
     
    这种倒置现象,一开始充满着趣味性,我们看着那些长着猩猩脸的生物,作出种种人类的举动,他们有着明确的分工,有的捕杀动物,有的从事研究,一切看来井然有序,他们甚至也有种族歧视,黑猩猩就是被歧视的一个族群,与此同时,缺乏文明熏陶的人类像野兽般的在田野里胡乱逃窜。
     
    <图片13>

    很快,这种趣味性就变成了一种讥讽。
     
    一位人猿研究员对人类充满了鄙夷,他用野兽来形容人类,嫌弃他们肮脏,言语之中充满了优越感,更可怕的是,接下来他将用人类进行危险的科学实验。这一切听起来,是不是非常耳熟,是的,这就是我们人类平时对动物的评价以及对动物的所作所为,但我们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我们人类,觉得自己比所有的动物都高级,甚至是区别于所有动物的另一种生命体,却忘了人类也是动物,只不过我们赢得了物种竞争的这场比赛。
     
    <图片11>


    人猿类似人类的行为,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讥讽,抨击了人类对动物缺乏人性的举动,更嘲弄了人类的自以为是。影片采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手法,让人类体验了一把现代人类文明中动物的遭遇,效果好的出奇,不但是主角对此充满了愤怒,就连荧幕前的观众都感到了巨大的不适,并不由得为自己对人类文明鄙陋的麻木、迟钝,感到惊讶万分。
     
    随着剧情发展,讥讽在进一步深化之中。
     
    位高权重的人猿教授,将人类称为害虫,就因为人类消耗了森林资源、吃掉了庄稼!当人类输掉了物种竞争之后,竟然连吃的权利都没有了?!这时,我们才意识到,人类平时定义“害虫”的逻辑是多么的荒谬,地球的资源并不是人类专有,而是人类以及其他动物共同所有的,每一种动物都有权利享用地球资源,哪怕它们输掉了物种的竞争,而处于下风。动物因为损害了人类的利益,被定义为“害虫”,可人类文明的扩张,导致大量动物失去了自己的栖息地,又该由谁来审判?人类文明的唯我独尊再次显露无疑。
     
    <图片8>

    <图片10>

    每个族群都有好人和坏人,如果那个人猿研究员和人猿教授,还不能说明人类文明的鄙陋,那么善良的人猿博士基拉则具有绝对的代表性。在她从事研究的过程中,她对所有的人类都充满了善意而表现的万分友好,她会和人类打招呼,带糖给他们吃,也正是她愿意放弃人猿的自大,承认泰勒的与众不同,但这并不能掩盖基拉身上的原罪——她没有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人类(动物),有一个小细节非常有趣,基拉觉得泰勒很特别,希望他能进行繁衍,于是将一个女人关进了他的笼子,企图让他俩交配,结果泰勒一脸尴尬。基拉没有意识到,作为动物的人类,也具有自己的隐私权,他们不该当众进行性爱,这是极大的不尊重!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人类平时安排圈养动物交配的行为,何尝不是一种对动物隐私的侵犯?但我相信这些饲养员十有八九都很爱动物。当一个体系之中,连好人的都有罪时,那么一定是这个体系出了问题!
     
    随后,影片还描述了人猿的宗教文化,同人类的自大一般,人猿文明也认为人猿是造物主特别眷顾的一个族群,仿佛人猿能获得今天的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命中注定!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不过是物种竞赛后的结果,人类赢得了比赛,仅此而已,宇宙如此浩瀚,人类如此渺小,造物主创造了一切,何故非要照顾人类?这不过是人类自恋的妄念。影片中的宗教人士,如同中世纪的宗教独裁人士一般,打压着人猿科学家,拒绝承认进化理论,以所谓信仰之名,言之凿凿,事实上,都是私心在作祟,这一映射,恐怕要让很多宗教人士汗颜!
     
    <图片6>
    <图片7>

    当人猿文明对应这人类文明时,以泰勒为代表的人类,却在对应着文明体系下动物的行为,如果说星球上其他人类因为缺乏文明熏陶而表现粗野,那么泰勒这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类又表现如何呢?当他在人猿城市里,企图逃脱时,整个行为都犹如一只失控的动物,并没有展现半点文明的影子,这又让我们想到被人类围困的动物为什么常常表现出所谓的“兽性”,这恐怕只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人类同样具有!到底是动物具有兽性,还是我们人类对待动物的手段本就野蛮而无任何文明可言?
     
    影片对人类文明的所有讥讽,都是针对观众的,主角泰勒对此并无感触,同时由于人猿文明在科技上远不如人类文明(片中提到人猿不会造飞机),泰勒对人猿始终保持着一种傲慢,直到最后的海滩争斗中,人猿教授终于承认人类文明的辉煌过去,但依旧毫不示弱而犀利的批判了人类文明的鄙陋,泰勒才像是被点到了痛处——人类自相残杀,破坏和平,过度消耗,使能源枯竭,破坏环境,让地球不断沙漠化......这一切都是人类文明的鄙陋,泰勒深有体会,不得不承认,而他也正是因为讨厌这一切,才选择做宇航员,远离地球。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尽管泰勒被人猿教授的一番话震撼,但他依旧信心满满,他觉得人类文明虽然鄙陋,但依旧是先进的,依旧屹立在遥远的地球,然而最后的真相,却令人崩溃!泰勒离开人猿,来到了禁区的沙漠地带,发现了屹立在此的自由女神像!啊!原来这里就是地球,人类文明真的因其鄙陋,走到了尽头,人类亲手毁掉了自己建立起来的一切,而将胜利的宝座拱手让给了人猿!
     
    <图片1>
    <图片2>

    我们人类,不是造物主特别眷顾的族群,我们人类就是动物的一份子,并永远在物种竞赛的行列里,如果我们不能时刻对自己的文明进行自省式的监督、批判、改进,那么我们随时都会失去比赛的胜利,而回到动物世界的原点。
     
    这部作品出品于1968年,在服装、化妆、道具等等各方面,显然是过时了,但它大胆的构思、超常的想象力以及故事的深度,足以掩盖一切硬件的不足,而成为一部具有穿越时间力量的经典作品。
     

     
  • 头像
    爱吃馒头的宝宝

    影片用一个惊世结局让人类体验了一次现代人类文明中动物的遭遇,展示的是人类赤裸裸的劣根性——自相残杀、破坏和平、过度消耗、能源枯竭......对人类文明进行极端讥讽!我们人类是最贪婪自私的动物,我们的愚蠢一如我们的智慧,如果我们不能时刻对人类文明进行自省式的监督批判改进,那么,人类确实应该灭绝。

    以人类之道,还治人类之身。结尾看似出其不意令人惶恐,但细细反思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科幻背景的故事也一下升华到人类肆意破坏生态环境,自私自利天生争强好斗,终玩火自焚被大自然优胜劣汰的法则无情抛弃,文明世界消亡殆尽,人类已处于地球生物链的最低端,被一群丑陋愚笨的黑猩猩所奴役,68年的电影,现在也给人以警醒。

  • 头像
    思惟凝胶
    杀完了做实验的大鼠,看完了电影,忽然觉得颇为讽刺。其实我们所做的和影片的人猿又有什么差别,弱肉强食永远都是这个世界的基本法则。

    在上世纪的六十和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拍出了一系列非常经典的科幻电影,比如《人猿星球》(1968)、《2001太空漫游》(1968)、《索拉力星》(1972)、《异形》(1979)、《TRON》(1982)、《银翼杀手》(1982)等等。这些电影,除了在当年颇为惊世骇俗外,除了给我们展示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类深深的反思。以致于这些影片即使放到现在,依然富有价值和哲理,虽然现在看来毫无特效可言。

    反观现在,科技进步了,特效也做得越来越绚丽。但是电影却似乎沦为了众多特效的聚集体,没有了灵魂。很多时候,看完了一部科幻片,也就仅仅是看完了一部而已,不会有太多的思考和回味。就像快餐,吃的时候好吃,但是吃完了没有回味,更缺乏营养。

    这种变化也许和这个社会以及人类的变迁相关。上世纪的那个年代,正值人类的科技突飞猛进,特别是是航天航空技术和对宇宙太空的探索。那个时期的社会,充满了一种进取和开拓的精神。加上时值冷战,人们又对核战争和世界大战充满了焦虑。因此,那个时期的电影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产物,一方面是希望了解未来开拓疆域,另一方面却又对人类的命运充满了不确定和重重顾虑。从而使那个时期的科幻片注重反思和对自身的内省。

    而今天,人们关注早已不在是这些。现在还有多少人关注太空技术和宇宙探索?可以说几乎没有,大众更加关心的是房产、是股票,更加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能否实现。那些遥不可及的新发现和毫无关系的星际旅行,自然就成了毫无关系的饭后闲聊,哦,不对,饭后闲聊都不会聊到了。此外,世界似乎一片太平盛世,萨达姆死了,本拉登挂了,卡扎菲被推翻了,米洛舍维奇被逮捕了,就连穆巴拉克,也躺在监狱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因此,人类似乎不需要在思考什么了,相应地,科幻片的灵魂也就只能在人类的普适价值中徘徊。过去那种对命运的焦虑感和对未来的迷茫和探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人类的价值和理想被赋予了一切生物/主角,比如《阿凡达》,比如《创战纪》。所以我们看到的就只是一堆特效,一堆没有灵魂的华丽外壳。

    无意鼓吹那个年代有多么美好,但是如今的社会缺乏精神,缺乏灵魂,缺乏活力。社会的进步已经不再是人类积极开拓进取所致,而是一种惯性,逐渐减速。而且我们的进步也更多地不再与人类的命运相关,取而代之的是娱乐。就像最近十年来,和平号陨落了,NASA的航天飞机停飞了,国际空间站似乎销声匿迹了。而能够引起全球热潮的是什么?是苹果的 iPhone 和 iPad。也许这就是“娱乐至死”吧。
  • 头像
    思考的猫
           2009年,先有Cult味十足的《第九区》,又有小成本人文气息浓厚的《月球》,加上个山呼海啸席卷全球的《阿凡达》,算是把换位思考,批判人类社会的恶行与表现对人类未来的忧虑这一反讽形式集中普及了一把。其实,论深刻性和彻底性,这几部影片早有前辈,1968年到1973年的“人猿星球”系列,以反讽味道更强烈的方式,将人类社会宿命般的自毁命运刻画的更加具有冲击力,堪称充满反思的反乌托邦科幻电影经典。

        提起《人猿星球》,人们更多想起的可能是蒂姆伯顿那次并不成功的翻拍,怪老头儿让影片带上了自己的风格,却失掉了影片原有的反讽力度。1968年,首部《人猿星球》上映,一艘人类太空船因为事故来到了2000年后的地球,主人公泰勒与两位同伴惊讶的发现此刻人猿已经成为地球主宰,并进入冷兵器时代,而人类文明则退回到了史前水平,只是人猿们猎杀的对象。这部电影制造了两重反讽效果,第一重在于人类地位的逆转,从统治地球,到成为当年人猿一般在森林平原间游荡的低等动物,他们已经失去语言能力,社会形态一如当年的人猿。这一点上,最有反讽效果的一幕莫过于,当泰勒等人被抓后,很快成为人猿科学界生物实验的样本,残忍的活体实验让人想起了我们今天对于动物的所做作为,而更令人心悸的是,其中包括人猿社会中相对温和的科学家们,如那位后来给予泰勒巨大帮助的兹拉,这位女人猿心地善良,但是当她将人类看作如同我们今天看待牛羊一般的低等生物时,也觉得残忍的对待显得理所当然,如同我们不会为踩死一只蚂蚁感到内疚。

        而本片另一重反讽则带着宿命感,即人猿社会与之前人类社会的同构性,作为曾经被征服,被当作实验品的物种,他们成为统治者之后,同样形成了如同人类社会一样充满暴力和阶层的社会。片中,人猿社会大致分成两类,身体强壮的带有独裁军政府特征的鹰派,还有就是兹拉这样的知识界鸽派,中间也有法律的制衡,但是,如同很多社会一般,法律面对被挑拨的民族主义常常显得孱弱,强硬的“超人”更惹人瞩目,而片末,我们真是看到了泰勒受到了歧视般的不公正对待,哪怕他具备语言能力,接着在一场追杀中,他带着一位原始人女伴逃离,却在沙滩上发下了坍塌被掩埋的自由女神像,这无疑是本片极具亮点的结尾,充满了震撼力,也带来对人类未来不安的余味。如果说这个系列的首部重在表现第一重反讽的话,那么两年后的《失陷猩球》就是将第二重反讽的宿命悲剧发挥到了极致。在这部中,来自地球的搜寻泰勒的飞船同样来到了未来世界,搜救队的队长同样对地球的现状大感震惊,也要面临人猿的追杀。在兹拉和丈夫的帮助下,他逐步深入了人猿社会的禁区之地,在那里不但找到了泰勒,也发现了幸存的少数具有语言能力的人类,他们利用令人猿畏惧的幻象建立起防护网,制造的一片聚居地。而同时,在人猿社会,却是一派军国主义气息日益弥漫,强势的鹰派终于还是掌权,军政府得以建立,而他们也发起了对禁区的总攻。同时,人类社会留下的核武器成了幸存者最后的寄托,但是这是一种绝望的寄托,最终,在一场决战中,核弹被引爆,地球毁灭。这仿佛是一场悲剧的循环,后来者没有从先行者身上吸取教训,群体的社会化组织似乎不可避免的陷入了阶级、贪婪和暴力的恶性循环,于是,曾经的受害者,人猿们也学习着加害者让自身毁灭的方式,最终导致了自我的彻底毁灭。

        在第二部以地球毁灭结束后,这个系列眼看似乎无法继续,但是本系列在第三部《逃离猩球》却以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既是继续,又带着前传的个性方式将影片的思想深度又推进了一层。在上部中,一直帮助人类的兹拉、科尼斯和米洛得以乘着飞船逃脱,而与前两部不同的是,他们返回到了2000年前的地球,那个人类统治的地球,影片一开始,就见以为是失踪的泰勒等人归来的人类准备搭救降落的飞船,只见飞船中走出三只人猿,人类的惊愕之情溢于言表。看过了前两部人类惨遭人猿社会压迫的场景后,这部再回到人类高傲和残忍的景象,那你就会深深为正走向灾难的人们感到一些焦急了。兹拉等猿开始本受到善意的对待,但是偏偏人类社会中那些偏执的人们,诱使兹拉说出了人类社会即将灭亡的原因,倒是交代了前两部留下的悬念。从兹拉口中,我们知道,因为一场瘟疫,人类社会的猫猫狗狗们灭绝,所以人类开始驯养猿类,不但当宠物,更当劳动力,更准确的说是当奴隶,在百般压迫之下,人猿们的怒火不断积聚,直到一天,一只名叫凯撒的具备语言能力的人猿带领大家揭竿而起,推翻人类统治,而吊诡的是,这只人猿很可能就是刚刚怀孕的兹拉腹中的孩子。本片营造了科幻电影常有的时间悖论,即“未来决定未来”,当你发现人类的未来竟然是因为偶然来自未来的因素决定的,那么因果关系的混乱可能就彻底让你晕菜了。

        显然,人类社会中的“忧国忧民”之人同样怀着这样的恐惧,看着兹拉腹中怀有的埋葬人类社会的噩梦,他们怎能不惊恐。我一直相信尚未发生的未来是可以改变的,片中的焦虑者也同样如此,但是他们的错误在于没有明白问题的本质。从兹拉口中我们知道,导致凯撒率领人猿起义的原因在于人类对其残酷的压迫,而非凯撒本身,而焦虑者们恰恰错误的认为杀掉兹拉就能阻止这一切发生,恰恰以导致未来悲剧发生的残忍的方式试图避免毁灭的命运。这无疑是个放到今天都充满现实意义的启示,我们常常很懒惰,不去追究一些悲剧发生的深刻的原因,或者发现了却懒于去解决它,因为深层次的问题解决起来常常需要太多时间,太大耐心,太多智慧,交织着现实利益和政治现实,可见的常常是在表面上进行作秀式的激进措施,一时看着痛快,却造成更大的恶性循环,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塑造敌人是人类社会的传统,将原因归咎于实实在在的个体或某一群体身上显然比费劲的追求深层次问题来的轻松,杀害兹拉比深刻反省,纠正人类对待弱势生物的态度的容易程度绝对是成天文数字级别的,作为观众,因为看到了结局,所以再看这一幕更是五味杂陈,本系列在第三部以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回溯将反乌托邦式的反思表现到了极致,看着兹拉和丈夫最后惨死,人类社会的焦虑者松了口气时,另一边,兹拉却在躲避过程中将生下的孩子掉包寄放在马戏团,留下了一个黑色的寓言。

        接下来了第四部《猩球征服》和第五部《决战猩球》水准出现了大幅度下滑,思想性锐减,成了通常意义的科幻动作片。前者讲述了凯撒率领人猿反抗人类统治的经过,同时也表现了凯撒的反思,试图建立一个猿和人和平相处的社会。在最后一部中,我们则在一开始看到了这样和谐的景象,然而人猿社会中部分人猿的暴力冲动和权力欲望,加之幸存人类中部分人复仇的渴望,导致了猿与人的一场恶战,将悲剧延续,回到了第一部的状况。

        看完“人猿星球”系列五部,你会感受到一种宿命般的绝望,然而正是这种绝望带来了这个系列彻底和深刻的反思,这正是反乌托邦电影的魅力所在,它告诉我们未来可能很暗淡,同时又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社会现有的劣根所导致,启发观众反思自身。这个系列虽然于40多年前起航,但是放到今天,你会发现其对群体社会运作规律的揭示依然有效,也正是因为如此,特别其第一部的经典地位才延续至今。当然,提到这个系列,也不能不提原著小说作者,法国作家皮埃尔.鲍李(Pierre Boulle),正是他的小说催生了这个系列的5部电影,甚至还有两套剧集,此外,皮埃尔还有一部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那就是著名的二战电影《桂河大桥》了。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6c3b951416da814377abe3d.html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