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特·玛拉 Kate Mara 饰)是一名出色的企业问题分析解决专家,专门四处奔波,被陷入了困境的大企业出谋划策。某一日,她接受了一个极度机密的任务,被带到了一个无人知晓的神秘研究室,在那里,关着她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让李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人人谈之而色变的难题,竟然是一个叫摩根(安雅·泰勒·乔伊 Anya Taylor-Joy 饰)年轻女孩 摩根虽然看似普通,但实际上却是生物工程学所研究出的杰出作品,她没有父亲,没有母亲,是由单纯的DNA进化而来。摩根拥有着极为敏捷的行动,异常聪慧的头脑,相当惊人的生长速度,这一切让科学家们很快就感受到了强大的威胁。
其实这片子只是用了科幻题材,但说的是对人性的担忧。片子一开始年仅5岁的基因工程女主摩根,就捅瞎了女护士的眼睛。而李见到女护士时,她咋说的?都是我的错,这是一个意外,不要责怪摩根,她是个好孩子。影片中除了厨子以外,所有人在这五年中都对摩根倾注了大量的爱,这在每个人身上都能体现,接待的小黑一开始就跟李铺垫,咱们这里出了点小事,但总体没大问题的,摩根是好孩子,再尤其是amy。但别忘了中国博士,即使冷静如她,也说了什么“强迫一个人看窗外很残酷”之类的话给摩根犯下的错找出理由。这些话无不透射一点,在多年经验和有过事故经历后,五年的朝夕相处都能让“人”这种动物产生不自觉的偏爱,这就是人类的本能,移情力。
反观摩根,她有人的情感吗?只是假装有。她可以博得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戳瞎了护士一个眼睛。她知道该说什么保全自己,但她残忍的行为却暴露了一切。你妈再怎么说你一句,你会戳瞎她?更别提短命博士了,正常人再怎么被刺激,也干不出那么凶残的事啊!事已至此感觉中国博士已经醒悟,知道必须销毁,所以她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但不正确的是,她竟然没有亲自执行。摩根说,我让你们失望了吗?还喊妈妈,证明她早已懂得利用人性弱点示弱博同情,如此高端!而你们人类呢?在自以为是的母爱泛滥中竟然放出了洪水猛兽。
不要以为摩根爱着amy,她只是“自以为”她懂得爱,其实如果李不杀她,amy的结局完全一样。因为amy是人,摩根是神(没人性)
当然,李很好,因为她也是智能科技,她不是人。人性的弱点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必须要是生化武器来对付生化武器。李毫无情感,冷静沉着,但她也有私心,把本来能活下来的amy和厨子都杀了。
没有情感但私心泛滥,对,这就是人类亲手创造并毁灭人类的东西。这个故事是个预言。而李在证明自己能力后,看了看自己的手,此时她的私心更庞大了…
片子直接有效,知道自己要讲什么。
2位女主都能熟练地用中文与杨紫琼交流,暴露了2人都是生化人的秘密,这个伏笔也是挺新颖。最后,第一女主lee把摩根溺死在水中时,已经很令人生疑为什么lee深受重伤但还能上阵杀敌?此,外几个男人都打不过摩根,为什么lee却能和她缠斗。。。
中间稍嫌啰嗦,但基本没有快进。。。因为请了一些好演员客串,所以冗长的戏份得到了挽救,比如演心理师得保罗加麦提。
女主把握地不错,摩根的脸有点奇怪,所以此片不像机械姬那样受欢迎。服化场景都比较写实,不如机械姬那么科幻,唯一取胜的只有动作场面,里面有两位女主的动作戏拍的很专业,还有一位科研人员再危急时刻也显露了功夫,应该是找了一位中方武术指导。但是老杨没有动手。全片动作场面为时不长。所以……变成,不怎么吓人,不怎么科幻,不怎么动作的;哪个标签都贴不上,硬贴上会让人吐槽的片子了。。。有点可惜
电影《摩根》看上去像是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故事的又一次现代演绎,科学家们自食恶果,一如2015年《机械姬》中被自己产物捅死的狂妄「造物主」。区别在于,电影里的摩根不是机器人,而是通过纳米植入的合成DNA所诞生的生化人。nn生化人和机器人有什么区别?电影中并没有尝试为我们做出解答,它给出了这种生化人何以产生的一些易于理解的原理阐释,但并不打算就此深入讨论。机器、生化、合成、义体,这些对于科幻迷而言乐于精分细作的概念,对于导演来说可能只是雷同的设定,或许他仅仅只是厌倦了银幕上常演不衰的机器人题材,决定这次换个花样。
这不禁让我想到前阵子读过的由Tom King担任主笔的漫威漫画《幻视》( Vision),在这本漫画的第一话中,一对老夫妻准备拜访新搬入社区的幻视一家。途中,老两口就幻视属于机器人还是合成人的问题就曾经争论良久。
对我来说,这自然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如果她是一个纯粹的机器人,我们自有一番「观察」她的标准模式。而作为一个生化人,对于这个被关在研究所中,隔离于玻璃房间内的美丽少女,我该怎么判断她的特别之处呢?我该如何理解这些科学家们对她的珍视与自豪呢?
电影告诉我们摩根的生长速度很快,仅仅5岁的年龄可看上去已经有17岁的样子了,电影没有告诉我们这种过快的生长速度是否也会加速她的衰老,剧中没有人(来得及)讨论这个问题;在与人的对话中,摩根会展现出一些令人略感惊讶但还不足以大吃一惊的的预知能力。我猜想这种能力来自她细胞中的纳米植入使她可以自由读取网络数据库中的资料。但这仅仅是我的猜想,导演并不屑给出丝毫的解释。电影呈现出来的样子就像你去进行一次占卜,而占卜师对你的过去了如指掌,这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反而让人猜测是不是在哪里存在作弊的行为;除此之外,就是科学家们自诩的摩根具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尽管影片同样没有给予过多的展示……nn其实在我眼里,在摩根还没有展示她那强化的体能和超强的格斗术之前,她并没有多么珍贵和与众不同。我觉得她被描述成了一个神秘的产物,却并没有显得过分神秘,但是她也没有让我们感觉与她更加贴近。隔着一层玻璃,她和创造她的科学家们,前来观察、评估她的顾问、心理学家保持着安全的距离,也拒绝着银幕外的观众更加深入她的内心。在设定方面,电影《摩根》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内容,但并没有沿着这些线索去发展更多新鲜的可能,而是照着传统的模式讲故事。
对于电影里的摩根而言,身份问题同样带来持续的困惑。当然,她的困惑不在于自己究竟是哪种人造人?抑或自己究竟有何特别?她的困惑更多来自时而涌现的杀戮欲,她把它归结为不可解释的错误判断。正是这种「错误」导致意外的发生,让公司排遣了由Kate Mara饰演的风险评估顾问和由Paul Giamatti饰演的心理评估师前来调查。nn当摩根彻底暴走后,将研究所内的科学家们屠戮殆尽,随后前去与「母亲」——由杨紫琼饰演的程博士告别,她疑惑地问道:「我到底是什么?我应该变成什么样?」程博士镇静地看着她,答道:「我很抱歉。现在你该清楚你是什么了。」随后被摩根扼杀在怀中。
这句话不是一个清楚的答案,不少导演喜欢用这种模棱两可的方式引导观众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过在这部电影中,程博士在死前向公司录制了一段视频还是明确地解释了整个研究计划的初衷和造成现时局面的原因。在这段视频中,程博士表示:「尽管我们尝试推动自然、情感的智力,摩根还是无法超越她的武器化设计参数。」nn所以,可以说整个研究的源起就是打造人型兵器。或许在电影中屡次提及的赫尔辛基事件中,早期的研发造成了大规模屠杀的惨案,导致科研者们试图调和压制该设计中的原始暴力参数,让最终的产品变得更为温和可控,但结果还是失败,再次重蹈覆辙。nn当影片进展到这一步的时候,让人感觉它就像是一个科幻版的《谍影重重》,无论你是真实的人类,还是高科技下诞生的生化人,同样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对造主展开了复仇。然而电影的高潮来自Kate和摩根之间的对峙。她们的搏斗像是来自波恩系列的杀手互搏,充满惊心动魄的短兵相接和肢体对抗。从种种迹象中我们可以轻易猜到:这位公司派遣的风险顾问和摩根一样是一名生化人。
所以,整部电影变成了一场公司高层人物把控的产品测试,用以衡量哪个研发产品更符合公司的需求。所有人都不过是渺小的牺牲品,在更大的操控生杀大权的权力面前,人类和人造人的处境并没有任何区别。nn结尾是一个开放式的处理,完美完成任务的Kate端详着自己的双手,似乎也开始质疑自己的存在与意义,一如摩根早先在实验室内暴走前所做的相同动作。她会同样暴走吗?在公司高层谈笑风生间决定将资金投向Kate所代表的产品时,这种隐隐的危险同样弥漫在未知的未来。人类与其造物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仍将继续下去……
首先,L4和L9同宗同源,应该是同一纳米实验的不同分支,所以她们之间有感应。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摩根能感应到李在看她;摩根会知道她不认识的人,因为李都知道;李的超强战斗力摩根也会(也可能是同为战斗兵器的本能);摩根看手,李也看手(也可能是李被摩根传染了情感增益病毒);摩根和李都说了“跟我走”。但摩根和李是不同的,李是执行力第一,摩根是情感变异,所以摩根能强迫艾米“跟我走”,而李直接KO厨师。L4L9都是战斗转民用,本身无优劣。只是摩根的情感加强有助于确保民用安全,直到杀鹿事件发生。摩根在杀鹿时的逻辑是鹿没救了,得减少它的痛苦,但当她杀了鹿,由于情感太强,她慌了,无论目的是什么,鹿是死在她手里的,她矛盾了,直接导致执行力下降。但李情感不强,她不用理会杀戮的对错,她只需要扼杀所有有损执行力的东西。结局很有意思,李看手,摩根是看手之后,认清了自己,李是否也认清了自己?个人感觉这种情感增益有点像病毒,传染性极大,估计L系列等李把病毒传播开就没救了,有木有感觉这个情节都点熟悉啊,对了,西部世界。演摩根的女演员就是演女巫的那个,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