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科幻片  »  我的生命之光

我的生命之光  生命之光(港) / 一生荣耀

49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卡西·阿弗莱克伊丽莎白·莫斯安娜·尼奥斯基汤姆·鲍尔蒂莫西·韦伯蒙克·塞雷尔·弗里德赫罗斯加·马修斯

类型:剧情科幻惊悚导演:卡西·阿弗莱克 状态:正片 年份:2019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26962841热度:0 ℃ 时间:2024-06-11 19:17:03

简介:详情  影片故事讲述一名父亲倾尽所有去保护自己的女儿...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影片故事讲述一名父亲倾尽所有去保护自己的女儿
  • 头像
    谈云兮

    这是一场爱的冒险

    在灾难面前,如山的父爱抵挡不住地裂山崩的现实。

    看了简介是一部关于父爱的片子,满怀期待的着眼。自影片开始父女的睡前故事啰里啰嗦的,就有种踩雷的感觉。2小时的慢节奏,几度想X掉捞痒的,好在在追求结果不享受过程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看完了。(性子急的甚看!)

    灾难来临,在世上女性所剩无几的情况下,父亲为保护女儿,相依为命,浪迹天涯,居无定所,一路逃离。失去了妻子,男主要独自担起女儿的安全和成长,作为父亲,要引导女儿健康的成长,培养正确的三观,正确认识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各种变化,是无助的尴尬、别扭和实在!

    一部很有回味感的电影,特别是最后情节中,父亲拼力到无力的状态,伴着女儿的成长,父亲靠着女儿肩上,那种感觉是:彷徨、无奈、无助和担忧;还有女儿的成长给自己带来的一种欣慰,也许那就是【生命之光】!

    【我的生命之光.TSY】

  • 头像
    baleoraffleckit

    两个房子 一辆车 两个主演还兼着导演 8个跑龙套的 还有几只羊 加一把枪

    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

    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

    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

    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

    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

    没啥文化 非让我着140字

  • 头像
    Alan

    很少写长文影评,一来没有时间,再就是很少有电影触及灵魂。但《我的生命之光》却用简单平实的叙述方式直击我心。这个故事并非时下所流行的宏大叙事,即爱国情结或是英雄主义,相反,它把性教育、女权主义和种族歧视等问题都揉进阿弗莱克扮演的父亲和女儿的睡前故事中。影片的内容概括起来很简单,世界上所有女性被瘟疫毁灭,一位父亲为保护女儿,不断逃亡以使其免受伤害。影片的基调不可谓不忧郁,但父亲和女孩的演绎却让其充满温情和温度,不要放弃希望,因为前方有光,镜头不断在森林与吊桥间切换,这对父女在映衬之下显得如此渺小,狂风、大雨、严寒、暴雪,少有阳光明媚的晴天。但即便如此,观众也从未见过父亲停下脚步,这可能就是为人父母所必要的坚强吧。影片开场的睡前故事是对现实的影射,阿弗莱克可以说是那个叫阿特的狐狸,诺亚方舟上的最优物种其实指的就是女儿,后来女儿改编这个故事的结局,也为其后父亲受伤,她和父亲的角色转换埋下了伏笔。阿弗莱克扮演的父亲将所有的爱都倾注给了女儿,不想她受任何伤害,所以影片最后,当他意识到在一次次逃亡后,自己真的快要无法保护女儿时,他靠在女儿的肩上哭了。固然,流泪是因为感动女儿的成长和对自己的照顾,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和意识到自己可能快要无法继续守护女儿的无奈与自责。很喜欢影片对于背景交代的处理方式,并非开门见山,而是娓娓道来,起初看似冗长枯燥的睡前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渐渐变成了一种期待,这故事象征着父女彼此的交流、和解、成长和爱。《我的生命之光》是一场爱的冒险,愿这光不灭,愿这旅程不止。

  • 头像
    Natasha

    生命之光,在纳博科夫的亨伯特那里是洛丽塔。生命之光,欲望之火,罪恶与灵魂。亨伯特的比喻,炽烈而深邃,唤起、并为那些被唤起的恋童欲做辩护。而这正是纳博科夫的戏法,他用几乎可以被原谅的方式,控诉那些非道德的深情款款。

    生命之光,在卡西-阿弗莱克的森林雪野中是女儿安娜。末日荒凉,当文明成为遗迹,世上难觅踪迹的女童成为众矢猎物,他以甚于自己生命的方式谨慎守护着女儿。暗夜中,一束光秘密亮起,他为女儿讲改编自诺亚方舟的童话。

    《我的生命之光》是上上届奥斯卡影帝卡西-阿弗莱克导演和出演的新片,有人评价它是《使女的故事》父亲版,《海边的曼彻斯特》的荒野版。女性权利彻底丧失的集体沉默,寒冷阴翳的生存环境,父女在穷途夜晚的暖色,叠加为这部影片的清冷气质。n

    故事像一出不断变换灯光背景的舞台剧,结构简单,仅有的两个核心人物不断行走在雪地和旷野。

    一场大瘟疫短时间内夺去了几乎所有女性的生命,男人则安然无恙,地球变成了男性的丛林。安娜作为瘟疫中降生并活下来的女孩,母亲是《使女的故事》中艾美奖女主伊丽莎白-莫斯。为躲避追猎,她装扮成男孩子,跟父亲在森林的流浪中慢慢长大,听童话,读书,以及来自父亲的各种教育。

    这一年她11岁,到了对这世界,对其他人充满好奇的年龄。

    故事开头,他们在森林中碰到形迹可疑的老者,一句“你的儿子长得很清秀”,仿佛看穿了她并非男孩。他们迅速收起帐篷紧张逃走,路遇一座人去楼空的房子,幸福的全家福展示出房主曾经幸福的生活,勾起他的闪回记忆。短暂的平静后,两人因在镇上买补给被怀疑,在闯入者突袭后落荒而逃。

    荒凉的公路被积雪冰封,父亲终于拦到一辆车,为了生存,途中逼迫善良的司机下车,载着女儿逃往祖父曾经的山上居所。发现那里已住着三个男人,叫汤姆的老人笃信上帝,妻女悲惨亡故,力主收留父女。又一阵短暂的平静,清晨,三个劫匪闯入,汤姆和另外的老者双双被杀,女儿顺着房顶滚下逃生,父亲拼力杀掉两人,终不敌第三个人,被死死勒住,感觉死期将近。这时,两人身后枪响。女儿用汤姆的枪救下了父亲,而子弹也误伤了他。

    父亲在林中木屋醒来,找不到女儿,不顾枪伤跑到齐膝深的雪地绝望大喊她的名字。终于,他远远看到女儿吃力拖着沉重的木头去往木屋,他奔去,两人相拥而泣。

    木屋中燃起火,女儿为他包扎伤口,父女静静而坐。父亲意识到,也许真的不再有足够能力保护女儿,纠结挣扎着提出要送女儿去女性庇护所,虽然那里也许只是暂时的安宁。说着说着,他头埋进双手,沉入木屋的阴影,无声地哭泣。

    此前,父亲在深夜与女儿追忆妻子,说她生前常说,他们不做计划的旅行再糟糕也不怕,因为那也是一场爱的冒险。这一刻,窗外阳光透进黑洞般的林中木屋,早慧女儿湖蓝色双眼坚定柔和,她安慰绝望无力父亲:没事的,爸爸,这是一场爱的冒险。

    让我想起,上大学第一天,父母送我去宿舍,我很欢快地要开始独立新生活,但他却伤心的哭了。

    早年的卡西清秀帅气,眼神清澈单纯。他塑造的男性形象,却忧郁悲情,沉浸在无法尽职保护孩子的痛苦中。末日世风下,女性所有权利尽失,除父亲之外,只有坚定信仰的少数者没有同流合污。让我们看到,卡弗莱克对信仰可贵的肯定。

    信仰上帝的小屋主人汤姆为饥饿的父女俩提供餐食,问他们是不是愿意留下来,他说:“耶稣说,来吃早餐吧,门徒们不会问:你是谁?因为,他们知道,这就是主。”这一刻,阿弗莱克发重须长,仿若流浪救世主在末世苦苦护幼。而随后,父女俩也正是因告密被发现,信徒汤姆殉教,他仿若被犹大出卖的耶稣,只是并未遇害,最终被被守护的幼童所救。

    回想起来,20岁时元气满满,那时还没有被生活伤害过,灿烂晴天或盛暑的冰西瓜便是生命之光。30岁以后,常常发现,生活多数时间都没有被特别的“生命之光”照亮,也没有被熊熊的“欲望之火”燃烧,起起伏伏不过随波逐流,流于疲惫平庸的日常。

    这愈发显得超越平凡生活的“生命之光”的重要,无论是父女间的亲密关系,某种可贵执着的信仰,认清并接受自我后的西绪福斯或心之所安,都是支撑“孤身走我路”的动力,抵消日常无声的磨损。

    其实,极端境遇下更容易紧抓那束生命之光。

    相比《使女的故事》,我不觉得《我的生命之光》的设定有太多现实性,这是一种介于软科幻和比喻之间的设定,外部环境无论声色犬马还是兵荒马乱,我们都需建立亲密关系,学习如何建立父女关系,如何在女儿的成长中,保护和放手。

    真正的守护和信仰都需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代价越是宝贵,这件事便愈发严肃。这也是“生命之光”能够将人们从庸常打捞出诗意人生的魅力,她吸引人们契而不舍,信誓旦旦。

    守护者和信仰者们相信,前浪终将归于大海,后浪的微茫正是希望所在。有一天,他们守护和点燃的生命之光,必将成长为温柔慈悲的力量,照亮更多暗夜。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