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凯文·科斯特纳珍妮·特里普里霍恩蒂娜·米乔里诺ChaimGirafi瑞克阿维莱斯
类型:动作科幻惊悚冒险导演:凯文·雷诺兹 状态:正片 年份:1995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294037热度:0 ℃ 时间:2024-06-11 17:44:39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公元2500年,500年后的地球冰川大量消融,地球成了一片汪洋世界。人类文明被摧毁,尘封在海洋深处。侥幸活下来的人们仿佛回到原始社会,只能靠简单材料建起了水上浮岛,泥土成了稀有之物,人们生存十分艰辛。n 然而有一位独行者却过得悠然自得,他有自己的航船,设备先进,能捕鱼能再生淡水能攻击敌人。他耳后长腮,一双脚神似蹼,进化后简直如鱼得水,他可以像鱼一样游得飞快,还可以潜水很深直到海底。n 一天,他用泥土去换淡水和番茄苗,却被人们逼迫交配留种,拒绝后被抓去准备杀掉做成泥土,不巧海盗来袭人们一片混乱,店老板海伦允诺相救但必须带走她和养女。n 凯文得救,冷漠带着母女俩开始了充满摩擦和对立的同居之旅,在经历海盗围攻等等事件后渐渐萌生感情,最终意外发现了新的大陆,然而凯文已情归大海,最后独自离开回到水上世界。n 独行者凯文性格孤僻,不愿和人交流,却被话唠小女孩逼得差点要发疯,气急了上来几刀就把母女俩的长发削成狗啃短发,果然牛掰的人物脾气都牛掰!n 影片拍摄于1995年,投资超过2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95年的2亿美元,数额巨大得令人咋舌,当然现在仍然是一笔巨款。从特效来看,论真实流畅程度依然强过如今的多数大投资电影。nn
聊一聊《未来水世界》。
1995年在电影院看过的第一部引进大片,当时是太年轻没看明白,但印象非常深刻。
后来的若干年,这片子都被定义为烂片, 最近几年评分才逐渐的回归正常,现在豆瓣7.2分已经不低了。
我之前其实就聊过这个片子,就是说,不明白当年为什么那么多人说是烂片,而且是主流媒体定义为烂片,比如现在某大型网站的评分是7.3,但看看它的幕后栏怎么说的:
本片结构单薄,无任何新意,动作片断尚可一看,其余简直枯燥无聊到极点。这是好莱坞盲目迷信大腕和金钱的悲剧。片头的喝尿场景堪称经典恶心镜头。
问题是很多人就拿这段文字到处扩散,以讹传讹。
电影类型很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审美标准,这个东西按道理不会差很远。
但总有那么些组织和名人大V,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看他们的评论比喝尿更恶心,但他们掌握着话语权,特别毒害青少年。
《未来水世界》就算现在拿出来,依然是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首先这是一部动作片,主要的欣赏点是动作打戏,但所有的动作片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前半小时的文戏铺垫很重要,它决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简单说,英雄为之拼命的动力是什么?
电影开始,从片头的环球标志,直接做了一个渐变动画,极地的冰雪在融化,陆地一点一点的在减少,直到最后完全看不到陆地。
现在讲由于温室效应,环境温度升高,两级冰川融化,地球会被淹没,大部分人都会理解。
当时是怕观众看不懂,就直接旁白交待了。未来的若干年,地球上都是水,没有陆地,幸存者逐渐适应了这个环境。
接着就是航拍交代环境,一望无垠的海面上,就一艘奇怪的小船。当年在电影院,这个镜头是非常震惊的。
然后就是经典的喝尿镜头。海行者撒了泡尿,用一个简单的装置,过滤了一下就直接喝掉了。这个镜头被评为第一大恶心镜头,现在再来看这个镜头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一个镜头就能让人明白很多。
在海上生活最缺的是淡水,过滤自己的尿当然比海水淡化要简单的多;然后可以联想食物和其它资源是个什么状况。
海行者的船警报响起,像是船锚挂到什么东西,他没带任何的护具就跳下海,然后给了好几个空镜,就是说潜水时间很长。
定时器到位,缆绳开始自动回转,深度表给了个特写,看起来像是400米,细思极恐,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没有氧气瓶,为什么能潜水这么深?
潜水的时候,有人上船偷走了他的青柠檬。这就引入了这第二个角色,对话中就进一步的交代了格局,海行者在海上见面都是要互换一些物品和信息,有交易当然就有欺骗、偷窃,掠夺,生存艰难。
接着就是反派机动人登场,看起来就是海盗,骑着小摩托艇。这里主要功能就是展示一下主角的身手敏捷,和小帆船的超强性能。
到了环礁资源站交换物品,有两个人就在讨论一副地图,这就开始进入主题了,小女孩出镜,若有若无的展示了一下背后的纹身。
海行者的泥土是比较紧俏的商品,他换了很多东西,真准备离开的时候,很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大帮人带着一个结实的少女,请海行者留下“人种”。
这里其实是很值得研究的,是关于物种的延续。我们都知道近亲繁殖容易造成后代弱智畸形,其实封闭的环境也不利于后代的基因。相反很多跨国混血儿,既漂亮又聪明,就是这个道理。
海行者拒绝留下人种,所以被质疑是奸细,然后发现他是变种人,就被抓起来了。
到这里就解释了为什么他能潜水那么长时间,其它的社会形态,人物关系等等,基本就交代完毕。
环礁居民正准备杀了海行者做肥料,海盗突然杀过来了。动作戏开始上演,后面就简单了。
海盗的目的并不是资源,而是要抓捕那个叫罗娜的小女孩,罗娜的养母海伦情急之下,和海行者达成交易,把他从笼子里放出来,但是海行者要带她们母女逃命。
海行者并不知道罗娜的重要性,直到发现海盗一直穷追不舍,才了解到罗娜背后有个纹身,可能是传说中的陆地地图。
海盗是什么人呢,他们有个超大的油轮, 所以能够养活一批海上武装,但原油很快就要耗尽了。听说资源站有个女孩背上有纹身,所以是志在必得。
到这里故事结构就非常清晰了,残存人类在海上已经无法维持生存,迫切需要找到陆地,女孩背上的纹身成了救命的稻草。
海行者带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就在茫茫大海上和海盗集团斗智斗勇,胜算肯定不大。
然后海盗还是抓走了罗娜,结果就是海行者只身犯险、大战海盗,救出了罗娜。
幸存的人类,利用罗娜背后的地图找到了陆地,人们又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她的父母可能是比较幸运的,先找到了这片仅存的陆地,但后来可能是因为病重,而罗娜又很小,就在她背上纹了地图,流放了罗娜。希望有人能救起罗娜,通过地图找到陆地。
而海行者因为已经适应海洋生活,所以又单独离去了。
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不够好,可以类比一下2015年的火爆大片《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
并不是说《疯狂的麦克斯》抄袭,它本身就是个系列片。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是个典型的动作片模式,设置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一个孤胆英雄,或者一个团队,颠覆了势力庞大的反派集团,拯救世界大快人心。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碟中谍》的英文名原意,这个系列已经拍到第6部了,很难得的是都很好看。怎么单单《未来水世界》就是“结构单薄”了,这不就是胡说八道吗?
海行者和小女生罗娜的情感铺垫,也是很值得看的。这个环节是致敬了凯文自己的电影《完美的世界》。一个越狱的逃犯劫持了一个8岁的小男孩,意外的是两人相处得很好。逃犯是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悲催童年,想要补偿在孩子身上,而小男孩从来没有父爱,他们一起玩了一场错位的冒险游戏。
而海行者本来就是个变异人,和小女孩的情感铺垫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只身犯险的动机就不成立。
另一个是关于环保主题。皮克斯的经典动画长片《WALL·E》,里面有很多桥段就和《未来水世界》相同。瓦力是个垃圾打包工,他非常喜欢收集些生活用品,这个性格的设计,其实展现的是人类文明曾经的辉煌。
碰巧海行者也很喜欢收集一些文明的遗迹,也都是孤独的表现。
《WALL·E》里面有每一代船长的肖像,这和水世界里面的独眼船长向老船长的画像致敬,在内涵上有共同之处,都是一代一代的传承,希望找到稳定和谐的家园,而且这两部都是环保主题的片子。
只不过《未来水世界》没有分析解释灾难形成的原因,而是直接表现了灾难后时代,让观众自己去体验末世的悲凉。
1995年,中国大地还是山清水秀太阳高,基本没有雾霾,谁会想到才不过20年,空气问题会这么严重。
全球变暖,冰山融化的问题这么些年也说烂了,但1995年中国刚刚进入市场经济,全国上下都是大干快上超英赶美的节奏,谁跟你聊环保谁是神经病。
也别光说中国怎么样,其实在世界范围内都差不多。比如雾霾的问题,英国在70年前就遇到过,所谓的雾都伦敦事件,就是因为大量的重工业废气和居民烧煤取暖,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很多人死于雾霾,才开始治理大气问题。
而这样的事情,在发展中国家都会在经历一次,没有人会因为环保的问题选择小农经济。发达国家指责落后地区枉顾历史,毒害全人类,发展中国家指责发达国家,站着说话不腰疼,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罗娜背后的地图坐标就是喜马拉雅山的坐标,(经纬度:27° 59' N, 86° 56' E),文字像繁体中文字,有个老者一直在研究,就是没搞明白。
最后发现,关键的问题是地图完全反过来了,南北互换,当年是没看明白,以为这个地图是在纹身的时候画反了,后来是看了灾难大片《2012》才明白这个梗。
南北极互换涉及“地壳位移”和“磁极倒转”,这些都是现代科学研究比较热门的话题,有证据表明地球在某个时候,可能会南北极突然颠倒,造成全球的气候大变和甚至部分生物灭绝。
海行者带着海伦深潜看到了城市废墟,人类文明毁的这么彻底,幸存者连原因都不知道,当年的灾难肯定不只是简单的淹没。
电影《2012》就是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推演。《未来水世界》整个故事的架构几乎就是《2012》的延续,如果先看完了《2012》,再看《未来水世界》,很多设定都是合情合理的。
最后,海行者和幸存者找到了陆地,而海行者并没有留下来,为什么?他长着鳃和蹼,可以轻松下潜到几百米深的海底,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吗?
这又涉及到一个进化和突变的问题,《未来水世界》只是给出了一个当前环境下,很有可能的进化假设。无法适应海洋的人类必须找到一块陆地,继续生存繁衍,而海行者这样的变异人将不再需要陆地。
这些问题,在现在都很好理解,在当年却是太过超前。如果这部电影大卖了,可能会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续集,就像《星战前传1:魅影危机》里边的纳布星,地面上有一个文明,水底有另一个文明。
那么我们会发现,《未来水世界》在结构上并不单薄,反而是包含的信息太多了,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以及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
破旧的大船其实隐射的就是现实的人类文明,机动人就是现实的利益集团,人类每到一处就像病毒一样疯狂的掠夺,即便到了世界末日,依然还会是目光短浅的相互荼毒。比如美剧《行尸走肉》,僵尸根本不是问题,那些自私自利的人才是人类活下去的障碍。
从内容到形式,从背景设定到内涵延伸,随便找一个点都能拍出一部经典大片,为什么口碑那么差呢?绝不会只是因为意识超前,而票房这件事,本身就很玄幻。
这部片子当年创纪录投资1.75亿美元,算上宣发成本,据说亏了2亿美金(未证实),红极一时的大腕,凯文·科斯特纳直接就被坑死了。
后来翻看一些资料,这个片子在拍摄期间就负面消息不断,因为搭建的海上环礁城被台风摧毁了,导致超预算。首先是外媒对于这个片子开始就不怀好意,恶意攻击嘲讽,偏偏影片又不太简单,里面有很多超前的意识,很多人看不懂,就导致后来人人亦云,就说成了烂片。
当然这里肯定有商业竞争的原因,95年前后是全世界电影的井喷期,好电影太多了,院线竞争很激烈。
大部分人看电影都是很少的,尤其阅历尚浅的年轻人,遇到意识超前的电影,并没有很好的分辨能力,这个时候影评人和主流媒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每天都讲科学民主,科学最基本的素养就是不清楚的事情“存疑”,民主最基本的思想就是,“个人的想法不代表别人”。
有时候,电影看不懂是自己知识面太狭窄了。
就好比小时候背古诗,不懂没关系,但你知道那是好东西,以后会慢慢明白。
起死回生
魔法小女巫
匿名者
极地之战
极寒之地
魔术师和消失的女孩
二十年前,一对外星父子随一颗陨石流落地球… ...
播放指数:1129℃
片子在当时花下前无古人般的代价而拍成(当然小时的我并不知道这点),巨资的结果就是仅凭这些个宣传片段,就影响了我对电影及更广泛的一些东西的口味。我喜欢上科幻,喜欢上美式厚重设定,以及喜欢上游戏《辐射》那种破铜烂铁的劫后世界,等等……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么一部重要的影片,十几年来我从来没有真正的去欣赏。以前是看电影不方便,而这些年,BT盛行,我竟然也没有去下部看一看,真是奇怪(事实上,好几次我想到了去下载,可马上又忘记了)。
而今天,我突然对自己说,看看吧。于是BT开动……当完……看完……久违的感觉。不做多余的评价了,反正十多年前,我是被这部片子启蒙的。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响(提名)
BAFTA Film Award/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特效(提名)
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提名)、最佳服装(提名)
但却非常意外地沾上了这么个倒霉奖:
金酸梅奖:最差男配角、最差男主角(提名)、最差导演(提名)
正因如此,当年的《未来水世界》收获影评界的一片骂声。然而,真实情况是真的如此吗?
影片故事的背景是:公元2500年,由于全球环境恶化,导致两极冰层融化,全球陆地大部分被淹没(这个背景设置让很多人都理解不过来,不用想,中学时期的地理课十有八九是体育老师教的),致使泥土与淡水成为非常稀缺的资源!是泥土与淡水!是泥土与淡水!是泥土与淡水!这两者比汽油还金贵,是决定一个人拥有财富(资源)多少的最重要指标!
基于此,才有整个故事的逻辑:为什么男主会像鱼一样有鳃与蹼(因为历经500年的环境恶化,自然选择的结果,而身为变种人的男主拥有物竞天择的变异优势,达尔文那啥理论还记得不?);为什么男主会在海上过日子;为什么男主要喝自己刚撒出来的过滤的尿,还津津有味、点滴珍惜;为什么海上浮岛的人会放男主进岛;为什么“酒吧”里不卖酒而卖水;为什么岛上主持祭祀的长老会把年轻孙女(女儿)送到男主跟前让男主帮播种(XXOO)……
一系列的为什么,都是建立在“经过500多年,环境严重恶化,海平面上升,陆地被淹,人类文明几近消失”的基础之上的。这,才是整个故事的逻辑!有人说,水都比汽油金贵,什么逻辑?就是这逻辑!!!这逻辑都搞不转,就不要看此片了。
所以,抛开一些不用脑子看片的家伙的偏见,这部片子堪称史上神作,绝对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影片的开头,就是非常凸显导演色彩运用水准的一幕:远景,逆光,一望无际的海平面,灰霾般的天,昏昏沉沉,一艘小帆船像一朵浮萍,孤零零地漂浮在平静的海面上,长镜,由远及近,直至主人公的身影出现(模糊的身影显示他走到船的另一边,背对镜头做解裤子的动作,准备下一幕的撒尿)……整个画面都笼罩着孤独、冰冷、凄凉、悲情等色调,这尼玛就是大师级别的色彩运用与构图啊!
第二幕,不带停顿的特写运动镜头:残旧的尿罐子,撒尿,顺尿而上,是男主像乞丐一般的服饰与背影,再下移,捕捉男主撒完尿并把尿倒到一旁的尿液过滤器过滤,并接到另一个残破的古老杯子里,再背对阳光喝掉“尿”,再向一旁的盆栽植物浇水……整个过程的色彩、光影、构图、角度、焦点、镜头移动、表演、声音等,几乎都是大师水平,都在渲染淡水资源的金贵,以及主人公所处生存环境的恶劣,也印证了开场白的那个介绍,也为整部影片的大主题奠定了背景基调!这可不是普通的片子或者类型片能做到的!
作为对比,相信看完片子的人都被影片最后的那一幕鸟瞰的大广角长镜之下的“碧海蓝天、高山绿影”所迷倒吧?这他妈就是整部片子的色彩基调的变化过程了——从开始色调的灰暗,随着故事的发展,过渡到后来的多重鲜艳色彩,直至光彩夺目的构图……
一切不以“先看懂再评论”发布的影评都是耍流氓。
这是一部风格让我非常着迷的电影,能满足我关于海上冒险的猎奇心理。
男主人公第一幕出场后就下水找宝藏(找泥土),却先后遭遇了流浪者小偷与摩托艇海盗的光顾,但主人公拥有超绝的航海知识与水手技能,配以高超的航船装备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武器,还总能预知各种危机,且可以在高压力之下综合分析、快速反应,并找到最好最快最完美的应对方法,分分钟突破敌人的重重追击或围堵,在万分惊险之下化险为夷……这些个动作、声音、节奏、剪辑,哪个不让人惊叹?!哪个不让人拍案叫绝?!看到男主不断摇动那个船舵的身姿、动作,尼玛秃顶又如何,简直大帅比,帅呆了啊啊啊!!!
然而,整个片子基本都被这样的精彩镜头给段段连接起来了,再配以适度的温馨场景的过渡,这尼玛就是水准以上的好莱坞商业大片的节奏啊!!但需要提及的一点时,这种节奏在90年代以前的片子里,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才有不少人会念叨即便以当下的眼光去看这部90年代的片子,依然比21世纪的诸多好莱坞商业大片的节奏还要出色,便是这个理。
仅海盗进攻浮岛一役,各式铁质机械的露面,多种水攻战术的运用,各类水上炮击场面的展示,多角度,多维度,大场面,尼玛电影陆战剧情里都极少有这么精彩的画面啊!生生把一个水上机械战拍成了超大场面的动作戏,真精彩绝伦也。
浮岛上收购泥土的奸商,浮岛的保镖,飞天热气球的老头,“酒吧”里让男主请喝水的海盗卧底,表情奇葩的浮岛长老,甚至那放哨大吼海盗来了的逗比,以及猪八戒造型的海盗大炮逗比胖哥,身边总是被一大群逗比海盗小兵围拢着的逗比船长,还有在海盗航母里被囚禁一辈子的怪老头,甚至途中偶遇的神经质买春小哥,当然还有小萌物属性的小女主……这些角色多次露面时的表情、动作、台词、声音,都堪称绝妙。这绝对是导演能力的体现!
老实说,我特别特别特别喜欢这群逗比角色在海盗航母里展示的一幕幕逗比情景,其中有一幕是这样的:逗比船长问周围手下,自己新装的假眼睛漂亮不,一群人附和说非常棒,再问身后一个小屁孩,他说像坨屎一样糟糕,然后有一手下突然闯进来报告,结果把船长的假眼睛都给吓掉了……这一幕,那些家伙的表演,尤其是那神情,几乎把我笑岔气了,尼玛的!!!
归而总之,导演运用自己超绝的场面调度,结合出色的剧情,塑造了一大批的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极具个性的配角,几乎向我们展示什么是360度的逗比!!!这也是整部片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尼玛的金酸梅,尼玛竟敢把“最酸男配”给了《未来水世界》的海盗船长?!还尼玛给这片子的导演扣上一顶“最酸导演”提名的帽子???!!!艹!
其实,这部片子除了电影制作艺术上的东西让人着迷之外,它的主题和主人公成长的过程都非常值得欣赏,放在当下的潮流里,都不知道甩多少电影无数条街了——至少,比98%以上的豆瓣超过7.1分的好莱坞大片要更加更加更加出色!!!
正如我开头所说,整部片子的色彩是由暗到明的,而男主人公的个人成长(价值观改变)也是这么一个过程!他遇上女主与小女主,仨人在海上漂流,经历各种危险、摩擦与心理挣扎,最终相安无事,还找到了与小女主之间的情感连结(共同的被人称为怪胎的经历,即内心深处的相似的孤独感),进而经过一个晚上、女主一觉醒来之后,便出现男主在海里教小女主游泳的温馨画面了。这时候的男主心态已经完全改变,充满了爱意。
所以,你大概能理解他后来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地去救那个小女主的原因了吧?因为他成长了啊!影片之初,他是一个自私的充满孤独的人,他只懂得一切以自己的性命为先,他不好女色,不随群而居,独来独往,只相信自己,只爱惜自己的船,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不怕杀死所有人,不怕杀害妇女儿童,但这一波经历之后就改变了。他懂得了与人相处,懂得了与人交流,懂得了守护,懂得了爱。
所以,本不近女色的他,也在船毁之后与女主来一场相当应景的XXOO……
这些就是男主的成长!
但话说回来,最后找到了大陆找到了泥土的男主,为什么还要坚持出海呢?仅仅因为“晕地”吗?那就得回到这部片子的主题——环保——之上了!海平面为什么升高?淡水资源为什么稀缺?人类的社会为什么会消亡?人类的文明为什么会消失?为什么会出现变种人?变!种!人!请不要问为什么好吗?你只需要好好爱护我们的环境,好好珍惜我们当下美好的人类生活,就好了。
公元2500年,500年后的地球冰川大量消融,地球成了一片汪洋世界。人类文明被摧毁,尘封在海洋深处。侥幸活下来的人们仿佛回到原始社会,只能靠简单材料建起了水上浮岛,泥土成了稀有之物,人们生存十分艰辛。n 然而有一位独行者却过得悠然自得,他有自己的航船,设备先进,能捕鱼能再生淡水能攻击敌人。他耳后长腮,一双脚神似蹼,进化后简直如鱼得水,他可以像鱼一样游得飞快,还可以潜水很深直到海底。n 一天,他用泥土去换淡水和番茄苗,却被人们逼迫交配留种,拒绝后被抓去准备杀掉做成泥土,不巧海盗来袭人们一片混乱,店老板海伦允诺相救但必须带走她和养女。n 凯文得救,冷漠带着母女俩开始了充满摩擦和对立的同居之旅,在经历海盗围攻等等事件后渐渐萌生感情,最终意外发现了新的大陆,然而凯文已情归大海,最后独自离开回到水上世界。n 独行者凯文性格孤僻,不愿和人交流,却被话唠小女孩逼得差点要发疯,气急了上来几刀就把母女俩的长发削成狗啃短发,果然牛掰的人物脾气都牛掰!n 影片拍摄于1995年,投资超过2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95年的2亿美元,数额巨大得令人咋舌,当然现在仍然是一笔巨款。从特效来看,论真实流畅程度依然强过如今的多数大投资电影。nn
这是一部商业巨制,剧情、角色、视效、音效等都极其出色,票房也算可以,而现在的各种媒介提起本片时,总当反面素材,不知从何说起......
水世界 Waterworld (1995),July 28, 1995公映,制作费用约$175,000,000,是当时最高的;北美地区票房$88,246,220 (USA),年度第10;全球票房$255,200,000 (Worldwide),年度第9;还有影带出租$42,358,000 (USA)等收益,跟票房惨败不沾边,只是没有收益而已。
(关于票房,可参见wiki上的List of box office bombs,本人也弄了豆列,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3722818/ ,最初wiki上有50部惨败现在有100部,看看有没有本片?)
未来,两极冰层融化,世界变得汪洋一片。如果冰层果真融化,海平面将上升几百英尺,还不足以淹没现代文明。但这是科幻片,没必要用现有的理论来较真,沧海桑田,曾经的海洋就是现在的世界屋脊。
海行者、烟民、浪人、居民的角色设置很有趣,浪人和烟民尤其搞笑,DennisHopper扮演的首领Deacon过目不忘。
视效一流,碧海蓝天交映着太阳月亮,配上孤舟、环礁、摩托艇、热气球、冒烟飞机、挂尸交换站、划桨油轮形态各异,当年的奥斯卡只提名了Babe (1995)# Apollo 13 (1995)两部,无语.....
原创音乐James Newton Howard,环球公司的标志变成了水世界地球,镜头推进到海中孤舟,伴随着充满野性的开场音乐一幕堪称经典!战斗时的主旋律,小女孩Enola的水叮铛主题,借用PeterGunn的烟民主题,怎一个精彩了得?再去比对一下奥斯卡那几部,获奖的Pocahontas (1995)还没看过暂不算,# American President, The (1995)# Sabrina (1995)# Toy Story (1995)# 的音乐完全没印象。
负面评论确实影响了本片,dvd已经出现这么多年,本片也只是发行了没有花絮的裸片版。一直期待176min加长版终于来到,第一时间买来看,结果可以说是失望,环球真的很龌龊......
加长部分画质不佳,多处背景音乐不对主题!更甚的是,相对剧场版,竟然有画面被剪掉-------------------
开场海行者撒尿过滤饮用,剪掉撒尿过程;
Helen诱海行者,背面全裸镜头被剪;
Deacon让两个俘虏说Enola下落,先杀一人被剪.....
dvd封面上剧场版是PG-13,加长版是unrated,我看应该是G级,imdb上果然骂声一片,说环球采用的是ABC的电视版......
仅加长版少内容这一点,就无愧于史上最差加长版dvd!
后来3人撒尿也过滤,居然用的是和开场那段一样的镜头.....
剧场版里面曾经提到过有奴隶贩子,我很希望这样的角色出现在加长版中,可惜没有。
加长主要是细节部分加长-----------
开始海行者到环礁时,前面有好多浪人划着小船想要交易被拒绝;
交代了为什么要海行者配种,因为刚死了一个老女人,环礁是完全按人口配给的,死一个才能生一个;
环礁会议,Helen与长老们争执关于是否杀掉海行者;
烟民也有女人跟小孩,烟民的下一代还是烟民?增加了Deacon打高尔夫球;
海行者吃水果不给Helen和Enola;
海行者不给Helen喝水,后来态度转变,因为要下雨了。特别期待大雨中水世界的壮观景象,但是没有......
海行者和Helen被老头Gregor救回新环礁后,海行者又独自划船回到烧毁的船,发现Enola画的树跟国家地理杂志Paradise Lost封面的树一致,他才相信干土的存在(剧场版中救回之前就发现了,比较干净利落,加长版中船外船内光线不符),之后有两个烟民发现了新环礁,海行者干掉了他们,点燃一艘摩托艇,火一直烧到烟民油轮所在,海行者开着另外一艘摩托艇才找到烟民油轮;
老头Gregor看懂了Enola背上地图汉字的含义,经海行者指点,水世界跟古世界经纬颠倒,Gregor找到古人地图和仪器,才确定了干土的方位;
Helen在海行者离别前,给他起名为尤利西斯---希腊神话中在海上漂泊10年才回家的奥德赛;
Helen和Enola在山顶远望时,发现了1953年登顶珠峰的纪念碑,这里就是喜马拉雅山......
加长版给了Enola背上地图较多镜头,终于看清楚了:黑色的地球画着箭头指向山峰,左边写着纬度 八十六度五十六分;右边写着经度 二十七度 五十九分,水世界的经纬度跟现在的相反,就是珠峰的位置。文字算是繁体汉字吧,那么Enola应该是中国血统了,应该找个华人来演,哈哈!
等真正意义的蓝光加长版吧!
------------------------------------------------------------------------------
2012就是《水世界前传》,续集可看1995年拍的《水世界》Waterworld
之后的剧情可以是这样:
2012之后,非洲虽然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但地壳运动还在持续,没多久,这块古老的大陆也沉入水中,喜马拉雅山的高度已大大降低,但还是世界之最。
又过了不知多少年......
两极冰层融化,海平面继续上升,陆地几乎都被淹没。
残存的人类(各种种族聚在一起)艰难的生活在水世界中的浮岛上,人类文明倒退几个世纪......
人们已不记得有陆地,只是很少人还坚信陆地的存在,他们称之为‘干土’
有群人发现了古人留下的产品--香烟,水世界本身无法生产出这种东东的,它让人痴迷,这群人也被称之为‘ 烟民’
烟民开始烧杀抢掠......
聊一聊《未来水世界》。
1995年在电影院看过的第一部引进大片,当时是太年轻没看明白,但印象非常深刻。
后来的若干年,这片子都被定义为烂片, 最近几年评分才逐渐的回归正常,现在豆瓣7.2分已经不低了。
我之前其实就聊过这个片子,就是说,不明白当年为什么那么多人说是烂片,而且是主流媒体定义为烂片,比如现在某大型网站的评分是7.3,但看看它的幕后栏怎么说的:
这样的评语和7.3分能放在一起吗?
问题是很多人就拿这段文字到处扩散,以讹传讹。
电影类型很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审美标准,这个东西按道理不会差很远。
但总有那么些组织和名人大V,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看他们的评论比喝尿更恶心,但他们掌握着话语权,特别毒害青少年。
《未来水世界》就算现在拿出来,依然是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首先这是一部动作片,主要的欣赏点是动作打戏,但所有的动作片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前半小时的文戏铺垫很重要,它决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简单说,英雄为之拼命的动力是什么?
电影开始,从片头的环球标志,直接做了一个渐变动画,极地的冰雪在融化,陆地一点一点的在减少,直到最后完全看不到陆地。
现在讲由于温室效应,环境温度升高,两级冰川融化,地球会被淹没,大部分人都会理解。
当时是怕观众看不懂,就直接旁白交待了。未来的若干年,地球上都是水,没有陆地,幸存者逐渐适应了这个环境。
接着就是航拍交代环境,一望无垠的海面上,就一艘奇怪的小船。当年在电影院,这个镜头是非常震惊的。
然后就是经典的喝尿镜头。海行者撒了泡尿,用一个简单的装置,过滤了一下就直接喝掉了。这个镜头被评为第一大恶心镜头,现在再来看这个镜头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一个镜头就能让人明白很多。
在海上生活最缺的是淡水,过滤自己的尿当然比海水淡化要简单的多;然后可以联想食物和其它资源是个什么状况。
海行者的船警报响起,像是船锚挂到什么东西,他没带任何的护具就跳下海,然后给了好几个空镜,就是说潜水时间很长。
定时器到位,缆绳开始自动回转,深度表给了个特写,看起来像是400米,细思极恐,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没有氧气瓶,为什么能潜水这么深?
潜水的时候,有人上船偷走了他的青柠檬。这就引入了这第二个角色,对话中就进一步的交代了格局,海行者在海上见面都是要互换一些物品和信息,有交易当然就有欺骗、偷窃,掠夺,生存艰难。
接着就是反派机动人登场,看起来就是海盗,骑着小摩托艇。这里主要功能就是展示一下主角的身手敏捷,和小帆船的超强性能。
到了环礁资源站交换物品,有两个人就在讨论一副地图,这就开始进入主题了,小女孩出镜,若有若无的展示了一下背后的纹身。
海行者的泥土是比较紧俏的商品,他换了很多东西,真准备离开的时候,很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大帮人带着一个结实的少女,请海行者留下“人种”。
这里其实是很值得研究的,是关于物种的延续。我们都知道近亲繁殖容易造成后代弱智畸形,其实封闭的环境也不利于后代的基因。相反很多跨国混血儿,既漂亮又聪明,就是这个道理。
海行者拒绝留下人种,所以被质疑是奸细,然后发现他是变种人,就被抓起来了。
到这里就解释了为什么他能潜水那么长时间,其它的社会形态,人物关系等等,基本就交代完毕。
环礁居民正准备杀了海行者做肥料,海盗突然杀过来了。动作戏开始上演,后面就简单了。
海盗的目的并不是资源,而是要抓捕那个叫罗娜的小女孩,罗娜的养母海伦情急之下,和海行者达成交易,把他从笼子里放出来,但是海行者要带她们母女逃命。
海行者并不知道罗娜的重要性,直到发现海盗一直穷追不舍,才了解到罗娜背后有个纹身,可能是传说中的陆地地图。
海盗是什么人呢,他们有个超大的油轮, 所以能够养活一批海上武装,但原油很快就要耗尽了。听说资源站有个女孩背上有纹身,所以是志在必得。
到这里故事结构就非常清晰了,残存人类在海上已经无法维持生存,迫切需要找到陆地,女孩背上的纹身成了救命的稻草。
海行者带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就在茫茫大海上和海盗集团斗智斗勇,胜算肯定不大。
然后海盗还是抓走了罗娜,结果就是海行者只身犯险、大战海盗,救出了罗娜。
幸存的人类,利用罗娜背后的地图找到了陆地,人们又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她的父母可能是比较幸运的,先找到了这片仅存的陆地,但后来可能是因为病重,而罗娜又很小,就在她背上纹了地图,流放了罗娜。希望有人能救起罗娜,通过地图找到陆地。
而海行者因为已经适应海洋生活,所以又单独离去了。
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不够好,可以类比一下2015年的火爆大片《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
故事结构几乎相同,只是把海洋换成沙漠。
一样的末日景象,一样的资源匮乏
一样的掌握资源的大黑帮控制了社会
一个是寻找传说中的陆地,一个是寻找记忆中的绿洲
一样的个人英雄改写了社会格局。
连分镜头都一样,而疯狂的麦克斯拿下了奥斯卡6项大奖,好评如潮。
并不是说《疯狂的麦克斯》抄袭,它本身就是个系列片。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是个典型的动作片模式,设置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一个孤胆英雄,或者一个团队,颠覆了势力庞大的反派集团,拯救世界大快人心。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碟中谍》的英文名原意,这个系列已经拍到第6部了,很难得的是都很好看。怎么单单《未来水世界》就是“结构单薄”了,这不就是胡说八道吗?
其实还有些细节可以聊的。
海行者和小女生罗娜的情感铺垫,也是很值得看的。这个环节是致敬了凯文自己的电影《完美的世界》。一个越狱的逃犯劫持了一个8岁的小男孩,意外的是两人相处得很好。逃犯是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悲催童年,想要补偿在孩子身上,而小男孩从来没有父爱,他们一起玩了一场错位的冒险游戏。
而海行者本来就是个变异人,和小女孩的情感铺垫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只身犯险的动机就不成立。
另一个是关于环保主题。皮克斯的经典动画长片《WALL·E》,里面有很多桥段就和《未来水世界》相同。瓦力是个垃圾打包工,他非常喜欢收集些生活用品,这个性格的设计,其实展现的是人类文明曾经的辉煌。
碰巧海行者也很喜欢收集一些文明的遗迹,也都是孤独的表现。
《WALL·E》里面有每一代船长的肖像,这和水世界里面的独眼船长向老船长的画像致敬,在内涵上有共同之处,都是一代一代的传承,希望找到稳定和谐的家园,而且这两部都是环保主题的片子。
只不过《未来水世界》没有分析解释灾难形成的原因,而是直接表现了灾难后时代,让观众自己去体验末世的悲凉。
1995年,中国大地还是山清水秀太阳高,基本没有雾霾,谁会想到才不过20年,空气问题会这么严重。
全球变暖,冰山融化的问题这么些年也说烂了,但1995年中国刚刚进入市场经济,全国上下都是大干快上超英赶美的节奏,谁跟你聊环保谁是神经病。
也别光说中国怎么样,其实在世界范围内都差不多。比如雾霾的问题,英国在70年前就遇到过,所谓的雾都伦敦事件,就是因为大量的重工业废气和居民烧煤取暖,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很多人死于雾霾,才开始治理大气问题。
而这样的事情,在发展中国家都会在经历一次,没有人会因为环保的问题选择小农经济。发达国家指责落后地区枉顾历史,毒害全人类,发展中国家指责发达国家,站着说话不腰疼,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还有个地图设定的问题。
罗娜背后的地图坐标就是喜马拉雅山的坐标,(经纬度:27° 59' N, 86° 56' E),文字像繁体中文字,有个老者一直在研究,就是没搞明白。
最后发现,关键的问题是地图完全反过来了,南北互换,当年是没看明白,以为这个地图是在纹身的时候画反了,后来是看了灾难大片《2012》才明白这个梗。
南北极互换涉及“地壳位移”和“磁极倒转”,这些都是现代科学研究比较热门的话题,有证据表明地球在某个时候,可能会南北极突然颠倒,造成全球的气候大变和甚至部分生物灭绝。
海行者带着海伦深潜看到了城市废墟,人类文明毁的这么彻底,幸存者连原因都不知道,当年的灾难肯定不只是简单的淹没。
电影《2012》就是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推演。《未来水世界》整个故事的架构几乎就是《2012》的延续,如果先看完了《2012》,再看《未来水世界》,很多设定都是合情合理的。
最后,海行者和幸存者找到了陆地,而海行者并没有留下来,为什么?他长着鳃和蹼,可以轻松下潜到几百米深的海底,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吗?
这又涉及到一个进化和突变的问题,《未来水世界》只是给出了一个当前环境下,很有可能的进化假设。无法适应海洋的人类必须找到一块陆地,继续生存繁衍,而海行者这样的变异人将不再需要陆地。
这些问题,在现在都很好理解,在当年却是太过超前。如果这部电影大卖了,可能会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续集,就像《星战前传1:魅影危机》里边的纳布星,地面上有一个文明,水底有另一个文明。
那么我们会发现,《未来水世界》在结构上并不单薄,反而是包含的信息太多了,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以及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
破旧的大船其实隐射的就是现实的人类文明,机动人就是现实的利益集团,人类每到一处就像病毒一样疯狂的掠夺,即便到了世界末日,依然还会是目光短浅的相互荼毒。比如美剧《行尸走肉》,僵尸根本不是问题,那些自私自利的人才是人类活下去的障碍。
可以说,《未来水世界》首先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动作片;其次他还是一部比较超前的环保片;甚至还是一部科幻大片。从背景设定到人物塑造,从场面特效到音乐音效,每一部分都有相当不错的水准。
从内容到形式,从背景设定到内涵延伸,随便找一个点都能拍出一部经典大片,为什么口碑那么差呢?绝不会只是因为意识超前,而票房这件事,本身就很玄幻。
这部片子当年创纪录投资1.75亿美元,算上宣发成本,据说亏了2亿美金(未证实),红极一时的大腕,凯文·科斯特纳直接就被坑死了。
后来翻看一些资料,这个片子在拍摄期间就负面消息不断,因为搭建的海上环礁城被台风摧毁了,导致超预算。首先是外媒对于这个片子开始就不怀好意,恶意攻击嘲讽,偏偏影片又不太简单,里面有很多超前的意识,很多人看不懂,就导致后来人人亦云,就说成了烂片。
当然这里肯定有商业竞争的原因,95年前后是全世界电影的井喷期,好电影太多了,院线竞争很激烈。
大部分人看电影都是很少的,尤其阅历尚浅的年轻人,遇到意识超前的电影,并没有很好的分辨能力,这个时候影评人和主流媒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每天都讲科学民主,科学最基本的素养就是不清楚的事情“存疑”,民主最基本的思想就是,“个人的想法不代表别人”。
有时候,电影看不懂是自己知识面太狭窄了。
就好比小时候背古诗,不懂没关系,但你知道那是好东西,以后会慢慢明白。
如果看不懂的就是烂片,人类文明将会向低级弱智退化。